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每天都不忘记读书。他说:“我一生的爱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在流亡国外的旅途中,他的行囊总是鼓鼓的,人们还以为他是个富豪。谁知,他的行囊里装得最多的是新出版的书。
在伦敦时,他经常到英国博物馆的图书室里读书。疲倦了,就伏在桌子上歇一会儿,醒来后又捧起了书。
有一次,孙中山自己吃饭的钱快用完了,一些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知道后就凑了些钱给他,隔了几天,留学生们去看他,一推门就看见满桌都是书。有人问他:“上次给你吃饭的钱大概都花在买书上了吧?”孙中山笑着点点头说:“是的,不过还留着一点儿,已经够吃饭了。”
于是,大家都说孙中山是“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1.此文标题“读书胜过吃饭的人”指的是(    )。
2.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孙中山的爱好有两个,一个是(   ),一个是(   )。
3.本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知道孙中山吃饭的钱快用完了,于是凑钱给他,最后他用这钱买了(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9 12:08: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读短文,回答问题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 )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 )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 )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小题1】在括号内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小题2】简洁写出森林的两大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吞碳吐氧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第三段画线句子中的“近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两个原因外,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还有很多。请举出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