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我和电脑交朋友
最近,我又交上了一个好朋友,那就是电脑。

你可别小看电脑,对我来说,作用可大着呢!
记得有一次,老师叫我帮她查一查中国与英国的时差,我一听就犯难了,心想:糟了,我怎么查国外的时差呢?要查中国还可以,但老师非要叫我查英国与中国的时差。我正着急地想办法呢,突然灵机一动,心想:哎,家里不是有一台电脑吗?如果用它来查,那不是轻而易举的小事?放学后,我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冲回家打开电脑,不到一分钟,时差就查出来了。
还有一次,我正在写一篇作文,但我想了一个小时也想不出来,这时,我看了看旁边的电脑,心想:哈哈,用电脑来查一查范文,那不就知道怎么写了吗?说干就干,我打开电脑后,果然查到了范文,了解怎么写以后,我很快就写完了。
我非常喜欢我的电脑“朋友”。
1.文中有三处心理活动描写,请你用“____”画出来。
2.“用电脑来查一查范文,那不就知道怎么写了吗?”改为陈述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学后,我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冲回家打开电脑,不到一分钟,时差就查出来了。”这是个什么句子?()
A.比喻B.排比C.拟人
4.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8 03:4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节选)
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做“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竞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②现在的书,不光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期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③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小题1】选文第①段第一句中说的“正式的书籍”是指(    )
A.具有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竹片或木片。
B.写有文字的“简”或“牍”。
C.把竹片或木片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册”。
D.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策”。
【小题2】第①段最后一句话引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这里引用孔子勤奋读书的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②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②段中“而且有的越来越小”一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B.提起下文C.总括说明D.提示中心
【小题5】选文②③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了克隆实验。

作为新世纪的尖端科学,克隆技术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目光。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前沿科学的研究,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克隆作为新兴的技术在中国不但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硕果累累。

不久前,在河北农业大学与山东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攻关下,中国的科技人员通过名为“家畜原始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分离与克隆的研究”实验课题,成功克隆出两只小白兔——“鲁星”和“鲁月”。2002年10月16日中午,中国第一头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牛在山东省梁山县诞生。这些成果说明克隆技术有可能成为保护和拯救濒危动物的一条新途径。

克隆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克隆人”,可以用来“复制”人,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对人类来说,克隆技术是悲是喜,是祸是福?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是一分为二的。克隆技术也是这样。如果克隆技术被用于“复制”像希特勒之类的战争狂人,那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即使是用于“复制”普通的人,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如果把克隆技术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将会使优良牲畜品种的培育与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若将克隆技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就极有可能攻克那些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癌症、艾滋病等顽疾。克隆技术犹如原子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剑柄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应该采取联合行动,避免“克隆人”的出现,使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社会。

【小题1】给带点的字注音。
隆(________)  危(________) 家(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诞生——( ) 关注——( )
途径——( ) 危及——( )
【小题3】填空。
(1)科学家把  叫克隆。
(2)中国曾经克隆出
(3)克隆技术是一把 掌握在人类手中。
【小题4】克隆技术对于人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是怎样看待克隆技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人生的真谛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上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苏格拉底“: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在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路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苏格拉底“: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学生们面面相觑,都不肯回答。苏格拉底说“: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满意——(   )  发现——(    )
(2)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好的果子?
 
 
(3)苏格拉底说:“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读了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些什么?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