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内阅读。
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这不是雨,而是除草剂,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杂草问:“你是谁?”“我是喷雾器大夫。”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1.给“收拾”一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整顿,整理   ②消灭,杀死   ③修理
(1)这不是雨,而是除草剂,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  )
(2)星期天,妈妈叫我收拾一下自己的小房间。 (  )
2.文中的“毛毛雨”指的是____________。人们消灭杂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杂草的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读。
A.疑惑惊恐B.肯定自信C.自豪快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1 08:39: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他奔走了一整天,到傍晚时又累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可是,当一个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泪水涌上了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你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其实,男孩本来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个来自小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个“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自己的名字。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吸引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小题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________的高尚品德。
【小题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个故事不长,但处处都有照应。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手法的地方吗?请你举出两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用文中的词语给短文换个题目,或根据中心拟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孩子(   )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
③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小题1】给语段中的第②自然段和第⑨自然段填上恰当的标点。
【小题2】填空。
(1)由文中“ __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关心灰雀。
(2)“哪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A.为灰雀担心和惋惜。B.担心别人知道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
C.喜出望外。D.决心改正错误,放灰雀回来。
(1)第③自然段男孩(  )。    (2)第⑥自然段列宁(    )。 
(3)第⑦自然段男孩( )。  (4)第⑧自然段列宁(   )。
【小题4】列宁不问小男孩,却问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是因为(    )
A. 列宁喜欢小动物,也喜欢和小动物说话。
B. 列宁心情很好。
C. 列宁见到灰雀之后十分惊喜,怕伤害到小男孩,所以就没有直接问他。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励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小题1】文中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一段描写紧张而惊险,从“我”__________、妹妹_________和马蜂________等描写可以形象地感觉到。

同类题5

快乐阅读。
黄山云雾
黄山,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更是推崇备至,曾留下了“________”的赞誉。这句话,至今仍然得到游人的共鸣。
我欣赏过诡秘的阿里山云雾,目睹过神奇的泰山云海,却从没看见过黄山这样的云雾。黄山的云雾真白啊,白得就像是一匹匹轻纱,又犹如刚刚下过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那么晶莹剔透。黄山的云雾真奇啊,每当日出之前,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似海不是海,如烟不是烟,偶尔来一阵风,云雾翻滚,变化万千。这时,奇峰、怪石、古松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这景致真是叫人叹为观止。当太阳升起,顿时,霞光万道,云雾就变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黄山的云雾真长啊,就像是一张大幕把整个天地都笼罩起来似的,白茫茫的一片,让你向东望不到头,向西也望不到尾,这气势颇为壮观,真是“________”啊!
啊,黄山的云雾真美!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晶莹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文中的“________”上填写诗句。(填序号)
①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②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
【小题3】这篇短文在结构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黄山云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