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理解。
神奇的口哨
春姑娘有一个神奇的口哨,这个口哨吹到哪里,哪里就有动听的歌声。 口哨吹过小河,小河融化了,发出哗啦啦的流水声,好像在说:“春姑娘,你好!” 
口哨吹过树林,鸟儿醒了,唱出婉转动听的歌儿,好像在唱:“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口哨吹过春雷公公的家门口,春雷公公敲起了它的大鼓,“轰隆隆——”好像在说:“欢迎你,春姑娘!” 
口哨吹过我们的学校,小朋友们一溜烟地跑出教室,高兴地欢呼:“春姑娘,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这个口哨将世界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会。
1.这篇短文的意思是( )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写春姑娘会吹神奇的口哨; 
②春姑娘神奇口哨的作用;
③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④写春天大自然的景色。
2.为什么小河、鸟儿、春雷公公说话时前面都要加“好像”这个词,而小朋友说话时就不用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试着用文中写事物的方法,再想象一个欢迎春姑娘的场景,写下来。 
口哨吹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8 01:17: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理解
莫高窟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像,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哒哒的马蹄声显得空廓而响亮。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三六六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枝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
三危金光之迹,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时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幕色压着茫茫沙原。
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
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自王公,
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
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地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1)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空灵灵:     、
(2)写出反义词。
稀少——    恬静——   神秘——
(3)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莫高窟    ( )的马蹄声  
( )的锡杖    ( )的才情
( )的幕色 ( )的沙原
(4)乐樽在三危山看到了什么样的奇景?
    
    
(5)莫高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6)中国拥有古老灿烂的文化,有许多文化遗迹,你知道有哪些吗?写上几处。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