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理解。
神奇的口哨
春姑娘有一个神奇的口哨,这个口哨吹到哪里,哪里就有动听的歌声。 口哨吹过小河,小河融化了,发出哗啦啦的流水声,好像在说:“春姑娘,你好!” 
口哨吹过树林,鸟儿醒了,唱出婉转动听的歌儿,好像在唱:“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口哨吹过春雷公公的家门口,春雷公公敲起了它的大鼓,“轰隆隆——”好像在说:“欢迎你,春姑娘!” 
口哨吹过我们的学校,小朋友们一溜烟地跑出教室,高兴地欢呼:“春姑娘,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这个口哨将世界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会。
1.这篇短文的意思是( )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写春姑娘会吹神奇的口哨; 
②春姑娘神奇口哨的作用;
③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④写春天大自然的景色。
2.为什么小河、鸟儿、春雷公公说话时前面都要加“好像”这个词,而小朋友说话时就不用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试着用文中写事物的方法,再想象一个欢迎春姑娘的场景,写下来。 
口哨吹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8 01:17: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课内阅读。
水是野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它请树木大叔帮忙,几棵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它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1.在短文方框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给带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着(yào  rào)   石(luǎn  mǎo)   过去(zhǎ  zhā)
3.用“__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__________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__________”。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在句后的括号里。(填序号)“野”有以下义项:
A.野外;B.不是人工修饰的;
C.不受约束的;D.没礼貌、不讲道理的。
1.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性的美。    ( )
2.平生没走过这么“”的路! ( )
3.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味十足了。 ( )
4.我们也渐渐变得“”了起来。   ( )

同类题5

我会读下面的文章,并能完成练习。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摆腰,春花遍地露笑脸。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当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当我们遇到风浪时,是妈妈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这是什么?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我们妈妈难道不是世上最好的妈妈吗?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2、写几个成语夸夸妈妈:(不少于4个)
  
3、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名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4、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概括要简洁)
(1)
(2)
(3)
5、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6、你有没有曾经想为妈妈做一件事,就像文中的“我”想摘白云,摘雪梅?把它写下来。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