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飞鸟之殇
因为长有翅膀,鸟类当是世界上最自由的野生动物。无论栖息繁殖还是休憩觅食,无论迁徙越冬还是扩散漂泊,又因其种类多、数量大,它们的身影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鸟类在人类百般爱护的同时几乎成为受到人类伤害最多且历史最长久的野生动物之一。
人类对鸟类的影响轻则使其受到惊扰,限制其自由,致使其伤残,重则殒其命,再重则破坏其栖息地、灭其种族。
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撰写的《中国偷猎水鸟状况研究报告》显示,过去3年里,全国约有40个种类至少20万只水鸟丧生,平均每年被猎杀的水鸟在8万~12万只左右,其中68%的野鸟被毒杀致死。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约有60%的鸟类具有迁徙行为,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只鸟类迁徙往返于世界各地。相对于留鸟而言,候鸟在迁徙途中遇到的危险要大很多,其遭到人类伤害的原因和方式也要复杂得多。2012年秋季鸟类迁徙季节,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猎杀候鸟一村一日竟达1吨,全年达到150吨之巨。天津北大港21只东方白鹳遭到毒杀致死的事件余波仍未散去。这两个事件堪称典型,而这仅仅是人类对鸟类疯狂猎杀的缩影。根据多个相关组织近年来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人类猎捕的野生鸟类约有50%用于食用(其中捕杀者自己食用占15%,卖到餐馆供食客食用占35%),30%用于宗教放生,10%用于标本制作,10%属于毫无目的纯娱乐行为。以上统计不难看出约有75%的鸟类被作为商品进入流通环节,成为某些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无论农业生产占地和渔业生产围海或城市发展用地,鸟类的栖息地正遭受着最为严重的影响。森林砍伐、湿地退化、海洋污染正使得鸟类的栖息地逐渐丧失。对于一些狭窄分布的鸟类而言,栖息地的丧失对于他们是致命的,如四川山鹧鸪,受各种因素影响,其本就极为狭窄的栖息地,越来越破碎化,已严重危及这一鸟种的生存。水体污染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对水鸟觅食形成挑战,在一些农业生产领域,由于农药的滥用,也给鸟类带来巨大的影响,一些鸟类因为吃了施药的食物被毒死,有些则因为毒性的作用产生厌食行为而饿死等等。现代钢筋水泥的建筑,越来越不能给诸如燕子等鸟类提供营巢的条件,更不能给诸如麻雀等洞巢鸟类提供繁殖条件,导致一些鸟类退出或局部绝迹。除了广大农村依然尚可见得家燕身影,城市郊区已很难见到燕子营巢育雏的情景了。如在鸟类中扩散性最强、生命力最顽强、仅用了两三百年就几乎遍布全球的树麻雀,因为受繁殖条件限制和食源影响在我国很多地区已局部绝迹。现在的很多城市建筑既高大又喜用玻璃幕墙,这给很多鸟类造成了大麻烦,特别在晴天,玻璃幕墙的反光作用让鸟类误以为是通透的空域,结果是疾飞而去,惨烈而死。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仅在欧洲地区每年因为玻璃幕墙而夺去生命的鸟类达2.5亿只。我国虽无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不在少数,且会越来越突出。浙江的杭州湾大桥在建设及建成使用之后,每到鸟类迁徙季节,都有大量鸟类撞死在桥上。为发展新能源,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扇、电力运输的线路也成为鸟类新的杀生凶器。
人类对鸟类的影响和伤害已经到了全面、深刻、持久的状态,人类要改变这一状况
必须要更加了解鸟类、了解自己、科学而动、谨慎而为。
1.人类对鸟类的影响与伤害有哪些具体体现?
2.指出下列词语指代的含义。
①而这仅仅是人类对鸟类疯狂猎杀的缩影。
②这给很多鸟类造成了大麻烦。
3.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①“平均每年被猎杀的水鸟在8万~12万只左右,其中68%的野鸟被毒杀致死”是通过作比较说明人类猎杀毒杀的水鸟数量之多。
②举了树麻雀在我国很多地区已局部绝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狭窄的栖息地已严重危及这一鸟种的生存。
4.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鸟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23 04:3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了克隆实验。

作为新世纪的尖端科学,克隆技术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目光。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前沿科学的研究,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克隆作为新兴的技术在中国不但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硕果累累。

不久前,在河北农业大学与山东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攻关下,中国的科技人员通过名为“家畜原始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分离与克隆的研究”实验课题,成功克隆出两只小白兔——“鲁星”和“鲁月”。2002年10月16日中午,中国第一头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牛在山东省梁山县诞生。这些成果说明克隆技术有可能成为保护和拯救濒危动物的一条新途径。

克隆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克隆人”,可以用来“复制”人,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对人类来说,克隆技术是悲是喜,是祸是福?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是一分为二的。克隆技术也是这样。如果克隆技术被用于“复制”像希特勒之类的战争狂人,那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即使是用于“复制”普通的人,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如果把克隆技术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将会使优良牲畜品种的培育与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若将克隆技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就极有可能攻克那些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癌症、艾滋病等顽疾。克隆技术犹如原子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剑柄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应该采取联合行动,避免“克隆人”的出现,使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社会。

【小题1】给带点的字注音。
隆(________)  危(________) 家(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诞生——( ) 关注——( )
途径——( ) 危及——( )
【小题3】填空。
(1)科学家把  叫克隆。
(2)中国曾经克隆出
(3)克隆技术是一把 掌握在人类手中。
【小题4】克隆技术对于人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是怎样看待克隆技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班干部轮流制的弊端》
班委会每个月改组一次,更迭太频繁,不利于班级“政局”的稳定;新旧班委会“政权”交接还不够顺利,“政权”交接前夕,即将卸任的班委往往放松对班级的管理,使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乘机违纪而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在某种程度上践踏了班规的尊严,无形中削弱了班规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班规的监督和约束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班委会执政时间太短,学生刚刚进入“班干部”的角色就面临下岗,不利于他们能力的锻炼,也使他们容易轻视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敷衍了事;个别学生尚不具备班干部的基本素质,存在严重的私心杂念,以权谋私,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报复那些以前使他们的违纪行为曝光的前任班委,容易形成“以怨报怨”的恶性循环,为不良风气的滋长、蔓延提供了温床,不利于班级正气的形成;个别班委的形象直接损害整个班委会的形象,导致一些学生不配合班委的工作;职务的分配还不够科学、合理,还没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较多的学生在当班干部时,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不当的时候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依然我行我素。
1.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当班干部是一个服务班级、服务同学、协助老师的机会。(  )
(2)当班干部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交际和与人相处等能力。(  )
(3)当班干部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
(4)当班干部可以更好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恩恩怨怨。(  )
(5)班干部这个角色对人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什么样的人都适宜当班干部。(  )
(6)性格太内向的人是不宜当班干部的,无法正常与人交流的人是不宜当班干部的。(  )
(7)班干部只是个荣誉,没有多大的作用,人人都可以当。(  )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灌木丛与森林
一提到森林,你就会想到树木。的确,没有树木的森林是没有的。但是你可知道,森林里(   )应该有树木,为了使森林生长得好,(   )需要那些矮小的灌木丛。
要知道,森林,这是一座有成千上万“居民”的城市。“居民”之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鸟儿,它们很多都是住在灌木丛里。从早到晚它们在树上、树枝上和树叶上搜索,一看到甲虫或青虫,立即啄了带回去给巢里的小鸟儿吃。至于啄木鸟则是森林的医生,它们在树上一边走,一边捉虫。(  )把灌木丛砍掉了,在里面隐居的鸟儿就飞走了,鸟一飞走,虫子(  )开始过起逍遥自在的日子,大量繁殖起来。要知道,对于虫子来说,树木就是摆好筵席的桌子。它们有的吃树叶,有的咬树根。树木就是这样开始于枯的。
所以,如果你想保护森林,就应当爱护灌木丛,爱护森林里的鸟。
1. 在短文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居民”:   
逍遥自在:   
3. 仔细想想“森、林”两个字是( )构字方法,请写出两个相同的构字方法的字:(    )、(    )。“灌、丛”是(   )字,这种构字方法造出的字占汉字的80%?请也写两个(    )、(    )。
4. 为什么短文最后一节说“所以,如果你想保护森林,就应当爱护灌木丛,爱护森林里的鸟”?

同类题5

拓展阅读。
北方有个小木屋
小木屋的日子充满了苦涩,住过小木屋的四十多茬子人,一生都忘不了那段有滋味的日子。在我国北方原始森林腹地的疙瘩山上,有一座平平常常的小木屋,只因那方方正正的小木屋盛满了让人心里升腾热浪的事儿,小木屋就被那儿的人们常提起常牵挂。
小木屋是内蒙古森警部队在祖国最北部97万公顷原始森林里防火的重要设施之一,郁郁葱葱没边没沿的松树,使小木屋与外界有了深重的隔膜,所以小木屋就与丰富就与多彩这类鲜亮的词儿无缘。只是每年到了防火期(春季和秋季各3个月),才有3名森警战士来到小木屋住下,每天到小木屋附近的高高的嘹望塔上观察森林是不是有火情,也就在这盛产寂寞和无聊的小木屋里过起难熬的日子复日子的日子。
对于安格林森警中队的官兵来说,每送一次去小木屋执勤的战友,都要经历一次情感的震撼。去小木屋虽非赴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中队的官兵们谁都知道,去小木屋就意味着接受常人难以接受的寂寞和单调的生活。所以,每次送3名去小木屋执勤的士兵,是中队所有
官兵最难受也最难忘的事。中队送行的队伍从早晨太阳升起时出发,急行军两三个钟头才能到达小木屋。
【小题1】和“硝烟弥漫”一样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画“________”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对于在这里居住的士兵来说,外面的世界是________的。
【小题3】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到小木屋路途遥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在小木屋里居住的士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