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你觉得蒂姆身上有哪些地方最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21 04:2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
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
【小题1】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的表面原因和实质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为什么说对于这个编造出来的故事,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我”从怀特森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新天地。
美丽的南湖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日,我去南湖浏览。远远望去,一座横贯南湖的大桥,像一条巨龙卧在水面上。雄伟、坚固、巨大的白色的桥墩,是用水泥和钢筋长成的,宽阔的桥孔可以通船。天蓝色的桥面上雕刻着白色的海鸥,它们张开刚劲有力的翅膀,仿佛要振翅飞向远方。我不禁为建筑者高超技艺拍手叫绝。
我沿着南湖的浓阴漫步,一缕缕阳光透过繁密的树木射进来,形成五光十色的光环。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着,高声地唱着。草坪上花香四溢,各种花开得正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还有翠绿的小草,它们的芳香和美丽引来不计其数的蜜蜂、蝴蝶、蜻蜓……这些小生灵,愉快地在花间玩耍,大概因为只有这里才是它们自由的天地吧。
再看湖面,有时候水平如镜,岸边的高楼、绿树倒映在水面上,相映成趣;有时候飘过来一阵风,只见水面粼粼,高楼绿树的影子被微风摇碎了。湖里很多人在划船,小船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显得那么悠闲。
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禁脱口而出:“南湖的景色真美啊!”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请你抄写四个短文中的四字成语。并选出一个造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 依靠)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的老牛(挣脱 甩开)了缰绳,闯到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取出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 叫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去。
【小题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小题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顺——(  )  热闹——(  )  虚假——(  )
【小题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稀——(  )  疼爱——(  )  僵持——(  )
【小题4】牛主人为什么那么残忍地抽打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哪种有道理一些,请在后面括号里画“√”。
A.牛主人不喜欢这头倔强的老牛。(  )
B.自家的牲畜违反驻军的军纪,牛主人很没面子,打它是表明表明自己的态度。(  )
C.这头老牛太瘦了,还好吃懒做。(  )
D.像这样倔强的家伙,要给它点颜色看看,它才会听话。(  )
【小题5】 “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请你想一想,此时,老牛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