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 漓江 》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 )
安静—( )
丰收—( )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  )(  )  颜色(  )(   )    热闹(   )(   )
生机(  )(  )  美不(   )(   )   丰硕(   )(   )
3.在短文中选自己喜欢比喻句、拟人句子抄下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按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16 02:1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节选)

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剧种之一,它流传于江西省会——南昌市及周围的新建,安义、奉新、进贤等县份,是一个拥有广大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 原),参阅道光年间南昌福州抚州府《县志》“风俗”记(栽 载):只见高安有“滚金线”,抚州禁唱“儿郎戏”。 《南昌县志》记载:有灯无戏,也无禁戏事。可能在道光年间“南昌彩灯”尚未成戏。

南昌采茶戏最早是唱“茶灯子”,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有十二个茶婆子, 手提花灯演唱,“ 十二月采茶”,每人唱一个月。每句均不离“茶”字,敲锣打鼓在广场演唱,曲调活泼风趣,内容以描写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为主。因此,南昌采茶戏也曾叫“茶灯戏”或“花灯戏”。后来观众要求提高了,才加演杂套,逐渐才形成了戏剧形式。(居 据)目前所知,南昌采茶戏最早只不过是道光末年左右距今约 150 多年才开始形成戏剧形式的。
到光绪末叶,有的班社曾请京剧及赣剧艺人交戏,唱小戏以外还加唱一些整本大戏。因而成为 “半班”。在这一阶段里的班社,业余性质的较多,各方面设备,服装,乐器都很简陋,化妆也很简单,场面上只有锣鼓伴唱,没有管弦伴奏。演唱期间,均在农闲时唱神戏,还演赌戏。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经常烧班社衣箱禁演,更不让三角班在城市里生长,因此采茶戏在城市的影响很小。
【小题1】找出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课文,判读对错。
(1)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唯一剧种。(____)
(2)道光年间,采茶戏还未形成。(____)
(3)由于反动统治者的阻挡,采茶戏不能在城市得到发展。(____)
(4)采茶戏最初主要是反映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____)
【小题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换B.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
C.表示声音的延长。D.表示解释说明。
【小题4】光绪末叶,采茶戏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