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加油站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扁鵲解释道:“病在皮肤,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 “掉头”中“掉”字的意思是。
①玩弄;搬弄②落下③丢失④转回
2. 用“”在文中画出扁鹊躲避蔡桓公的句子。
3. 在此之前,扁鹊拜见蔡桓公三次。第一次,扁鹊主动拜见:,指出大王皮肤上有。第二次,在的时候,扁鹊指出大王的病发展到。第三次,又在的时候,扁鹊指出大王的病发展到。
4.扁鹊躲避大王的原因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7 03:2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边读边想边做。

 

关于“鸟”的故事

蓝天里,有阳光,

树林里,有花香,

小鸟,小鸟,

你自由地飞翔;

在田野,在草地,

在湖边,在山冈,

小鸟,小鸟,

迎着春天歌唱……

春天到了,到处鸟语花香。看,这只鸟儿,有着漂亮的羽毛,细细的爪子,眼睛一闪一闪的,多可爱呀!

快看哪,鸟儿在蓝天白云中自由地飞翔着。古时候的“飞”字,有一双伸展的大翅膀。现在的“飞”字简化了,你还能再找到“飞”字的翅膀吗?

鸟儿飞到了湖面上,它们看见水中有一块凸起的陆地,就停下来休息,人们就把这水中凸起的“小山”叫做“岛”。

这只鸟怎么没有眼睛呀?哈哈,原来它的羽毛黑乎乎的,眼睛黑溜溜的,所以我们看不清楚它的眼睛了。你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吗?

从古至今,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很多的诗人都拿“鸟”来入诗呢。现在,就请你把下面的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吧!

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杜甫

枯藤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小题1】最上边这是一首小诗,诗歌是讲究押韵的。请你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如果不知道什么叫“韵脚”,请你查查字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鸟语花香”是个成语。请你再写出四个带“鸟”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了关于“岛”字的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下面的这句话补充完整。
“岛”就是___________的地方。
【小题4】你一定知道这只看不清楚眼睛的鸟的名字,那就请你写出来吧。然后,请你至少再写出五种“鸟”的名字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按照要求,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鸟”的名字,把诗句补充完整。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孩子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依赖 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本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 随即将(珍藏 收藏)多年的一本 童年 寄给了这位小学生 难怪孩子们常说 有了困难找高尔基 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于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当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地(夸奖 夸耀)。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峰 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一位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在选择的字词下打“√” )
(2)给画线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用“~~~~~~”画出文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4)通过_____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可见高尔基对孩子既有________的爱,又有________的爱。

同类题5

阅读检阅台
蔡侯纸
195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郊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得到了一批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叠纸。这叠纸有八十八片,尺寸大小不一,最大的为十乘十厘米,最小的为三乘四厘米左右。由于这批纸是在灞桥发现的,所以称灞桥纸。这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因此,可以断定,大约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植物纤维纸了。当然那时的制作是很粗糙和原始的。
如何把植物纤维纸从粗糙和原始变得更为精细些?这就得提到东汉时的蔡伦了。蔡伦是桂阳(今湖南耒阳)人。他于公元75年进京城洛阳皇宫当太监,后兼任“尚方令”。“尚方令”的职务就是监造和管理宫廷用品,也包括纸在内。这就使他有机会与造纸工匠进行接触,并因此熟悉了造纸的技术。当他看到造纸的技术不够理想时,便设法加以改良,把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都用来造纸。这些东西不只容易得到,而且比原来的原料更便于加工。加工的方法是:先把这些东西搅拌石灰,沤过,再放在石臼中舂,把纤维舂散,然后加水煮烂,掺和胶一类有粘性的物质,使纤维互相融合成浆糊状,再把浆用细篾均匀地捞出,让它干燥。这样便可得到纸了。
蔡伦用这种方法造纸,造出的纸比先前的好了。他于公元105年(东汉元兴元年)上奏给汉和帝,得到汉和帝的赞赏,并把他的造纸方法推广。因为他曾被封为龙亭侯,这种纸便称为“蔡侯纸”。
1.说明下面三个概念的意义以及来历。
植物纤维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灞桥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侯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说明,如果去掉文中画“——”的词语,句意有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章概括蔡伦在造纸史上的贡献以及影响。
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伦的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作为一个离不开纸的学生,你怎样评价蔡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