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练兵场。
一只鹅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鹅,十分嫉妒别的动物。看见天鹅长着长长的脖子,它就对天鹅说:“让我们交换脖子吧!”看到塘鹅长着大大的嘴,它就对塘鹅说:“让我们交换嘴吧!”后来它又和仙鹤交换了腿,和乌鸦交换了翅膀,和孔雀交换了尾巴。它用仙鹤的长腿神气地迈着大步,用孔雀的尾巴显示自己的美丽。它来到田野里,遇到一群鹅。它伸出天鹅的长脖子,用塘鹅的大嘴高声喊道:“你们好啊,伙伴们!”群鹅都惊奇地望着它,不知它是一种什么动物。它却骄傲地说:“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是鹅,是天下最美丽的鹅呀!” 
它加入鹅群之中,但当大家跳进河里游泳时,它却只能留在岸上来回跑,因为仙鹤的长腿是不能游泳的。
正在这时,一只狐狸从芦苇丛中悄悄走来。它想吃掉这只鹅。鹅发现了狐狸,想展翅飞上天空,可是,乌鸦的小翅膀使它飞不起来。它急忙抬起仙鹤的长腿奔跑,可是,扇形的孔雀尾巴被芦苇缠住了。狐狸一下子抓住了它那天鹅的长脖子,它只得大声呼救。
群鹅从四面八方赶来救它,狐狸被吓跑了。这只鹅十分感激大家,也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它把交换的东西又交换了回来。从此,它再也不嫉妒别人了。
1.把一个字拆成两个字,然后组词。
射(  )(    )  扇(  )( )  膀(  )( )
(   )(    ) (   )(    )   (   )(  )
2. 这只鹅与其他动物交换了脖子、嘴、腿、翅膀和尾巴以后,为什么行动却不方便了?
 
3.这只鹅因为嫉妒,最后变成了一只“四不像”。我知道 “四不像”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9 08:43: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黑夜里的小灯笼
作者 李元胜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见萤火虫时的情景。那是数年前的一个下午,在某个果园的山坡上,我看见一只艳丽的甲虫,正在草丛中拼命向高处爬。在最高处,它突然弹开鞘(qiào)翅,甩出了半透明的柔软翅膀,飞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它有着漆黑的甲壳,橙红的背板,细长的触角。就像一个戴着红色头盔的武士,它背后不时扇动的翅膀,使它看起来更像一个神话中的角色。
我顾不得身边的东西,像着了迷一样,跟着它跑,凭着直觉追踪着天空中的那一个小点。终于,在它笨重地降落时,我赶到了它的附近。几乎所有甲虫,在结束飞行时,都会重重地下坠一下。这个艳丽的小东西也不例外,它像有点力不从心的样子,栽落到草地上。我得以细细打量它。老实说,它躲在红色盔甲下、灵活地伸来伸去的头,贼亮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晚,我翻阅昆虫的书籍,为它验明正身。原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萤火虫,不过,算是萤火虫中比较好看的,叫窗萤。我略感惊异,没想到萤火虫会如此漂亮。因为过去从书上看到的都长得比较朴素,一副不起眼的样子。
后来,我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再看到窗萤。在山中的夜晚,我时常看到星星点点的萤光,在风中时上时下,却很难把它们抓到手中,只能猜想它们的样子。
有一次郊游,在农家小院,看到一只小灯笼冉冉上升,又突然下降,最后停在农家的窗台上。我跟过去,看到的是另一种毫不起眼的萤火虫。感觉它的灯笼,比它自己身体的实际大小还要大得多。虽然没有窗萤漂亮,但它的萤光却相当迷人。
说到萤光,萤火虫的发光很有意思。每个萤火虫的腹部,都有数千个发光细胞,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发光车间,依靠有限的某种物质的氧化作用,高效率地产生出萤光。
一只萤火虫成虫,能照亮周围的一小块黑暗。成千上万的萤火虫,能把一座夜色里的山峦,装点成水晶一样透明的庞大建筑。这样的奇观,多次被萤火虫爱好者观察到。天,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
(节选自李元胜《昆虫之美》,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
1.题目中的“小灯笼”指的是什么?(   )
A.窗萤   B.萤火虫   C.农家小院的萤火虫   D.萤火虫的发光器官
2.作者在果园山坡上刚看见萤火虫时,第一印象是什么?(   )
A拼命   B柔软   C 漆黑   D艳丽
3.第三自然段中“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
A.检验身份确是本人而不是冒名顶替的人
B.通过书籍查找这只甲虫到底是什么昆虫
C.查阅书籍详细了解萤火虫的种类与特点
D.翻阅有关昆虫的书籍阅读了解窗萤的知识
4.萤火虫为什么能在夜间发光?(   )
A.它要照亮前行的路
B.它有着橙红的背板
C.腹部有许多发光细胞
D.腹下挂着发光的灯笼
5.根据文章内容填表。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萤火虫?
举例说明(找出一个相关词语或短句)
例:种类
窗萤(或填写“另一种毫不起眼的萤火虫。”)
 
 
 
 
 
6.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把这“奇观”称作“水晶一样透明的庞大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联系文本内容谈谈。
   

同类题5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倒过来

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油画家和板画家。他十三岁开始作画,非常勤奋、刻苦。泥水匠、马车夫、修车工等,在他的笔下都栩(xǔ)栩如生。

当时,有一个青年也经常作画,可他的画总是卖不出去。他看到门采尔的画总是被人们抢购一空,就去找门采尔,请他介绍成功的窍门。门采尔告诉青年画家说:“要是有窍门,那就是多看多画。”青年画家说:“我画的数量可不少呀!有时一天就能画好几张,可是想要卖出去往往得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门采尔笑着说:“这件事好办,你可以倒过来试试。”青年画家感到十分奇怪:“倒过来?这是什么意思,先生?”门采尔一本正经地说:“对,就是要你用一年的时间画一张画,你就能一天把它卖出去了。”青年画家苦笑着说:“一年画一张画,那多慢呀!”门采尔严肃起来:“画画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jié)径可走的”。

青年画家回去后,按照门采尔说的去做,果然不到一天就把画卖出去了。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窍门:_____________
(2)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
【小题2】有一个青年经常作画,但是他的画总是____。于是,青年请门采尔介绍____,门采尔告诉他要“____”,画画是艰苦的劳动,没有____
【小题3】青年的画总是卖不出去是因为(  )。
A.青年太过年轻,画画水平不行。
B.画画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卖画。
C.画画态度马虎,作品质量不高。
【小题4】门采尔要青年画家“倒过来”才能很快把画卖出去。这里的“倒过来”具体是指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下来。
【小题5】读了门采尔关于成功的窍门,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