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内阅读
啊,体育,你就是进步!为了人类的日新月异,躯体和精神的改善要同时抓起。你规定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人们对过度行为引起警惕。你告诉人们遵守规则,发挥人类最大能力而又无损健康的肌体。
【小题1】用“  ”画出这个片段的中心句。
【小题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误。
(1)体育离我们很遥远,只有运动员才需要练体育。(  )
(2)强迫自己不断地超越、进步,才是体育精神。(  )
(3)体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多做适合自己的运动。(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6 09:1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题文)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 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敬 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有(瞻仰 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健壮 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树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读短文,用“√”标出短文括号里合适的词。
2.“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 松树的风格是什么?
    
    
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特点之一是“借物喻人”。请用“ ”画出文中的借物喻人的句子,然后想一想,作者借松树喻的什么人?

4.把表现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抄下
来,然后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柔和的风声,倾听激越的雨声,倾听雄壮的雷声……

②柔和的风声像是曼妙的古琴声,轻柔婉转,悦耳动听。你听:那凉爽的晚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惊醒了树上的小鸟,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伴着徐徐的晚风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③激越的雨声像是振奋人心的军鼓声,铿锵有力。你听:黄昏时分,乌黑的云送来了倾盆大雨,伴着呼啸的风,来得气势汹汹,来得猝不及防。噼噼啪啪,雨的脚步声像炸开了锅的豆子,像擂响了千万个激越的小鼓。

④雄壮的雷声像是雷公擂响的低沉的大鼓声,像是压抑的无情的怒吼。你听:雷声隐隐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终于“轰”的一声,大地也随之微微颤抖着,像是古战场上你我两军对垒。

⑤大自然的声音是如此奇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人思绪万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与大自然心心相印。

【小题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小题2】 “我”喜欢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  
【小题3】作者分别把风声、雨声、雷声比作            
【小题4】本文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摘录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给本文划分意义段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
【小题6】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课外选文,完成练习。

鲁迅是什么样的人?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一直出现的人物。我虽然经常流畅地背着他的诗歌、杂文,可并不喜欢,嫌它们太沉(mēn  mèn)。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被时代夸大的人物。

一直到后来,有一位导演想改编鲁迅的小说并拍摄成影片,邀请我做策划。我欣然(yīng  yìng)允,并因此第一次去买了鲁迅的书;一本精装的《鲁迅小说集》。读了第一篇《狂人日记》,我吓了一跳;等读完《孔乙己》,我告诉导演,你不配改编鲁迅的小说,我也不配做这个策划。因为他及他的小说,应该被所有人尊敬。于是在三十多岁以后我才与鲁迅的小说亲近,我才发现,那个小时候熟悉而不能理解的人物,变得熟悉而伟大。

鲁迅是什么样的人?我想他是这样一种人: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在形容他时都可以用“我们的鲁迅”来开着……

【小题1】用“√”为文中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题2】作者对鲁迅的认识有哪些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些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过去和现在,还包括未来
B.鲁迅伟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我们所有的人,所以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C.每个人都读过鲁迅的文章,而且他的文章不易理解,因此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