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内阅读。
下雪的早晨
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
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
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
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
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看着雪花在飘飞,
我想得很远,很远。
想起夏天的树林,
树林里的早晨,
到处都是露水,
太阳刚刚上升。
一个小孩,赤着脚,
从晨光里走来,
他的脸像一朵鲜花,
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
他的小手拿着一根竹竿。
他仰起小小的头,
那双发亮的眼睛,
透过浓密的树叶,
在寻找知了的声音……
他的另一只小手,
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
一根很长的狗尾草,
结了蚂蚱、金甲虫和蜻蜓。
这一切啊,
我都记得很清。
  
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
那儿早已铺满了落叶,
也不会有什么人影;
但我一直都记着那小孩子,
和他的很轻很轻的歌声。
此刻,他不知在哪间小屋里,
看着不停地飘飞着的雪花,
或许想到树林里去抛雪球,
或许想到湖上去滑冰,
但他决不会知道,
有一个人想着他,
就在这个下雪的早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早晨  (    )的歌声
(    )的东西  (    )树叶
2.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下面三种说法:
A.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农家孩子的形象。
B.赞美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C.诗人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向往童年的欢乐。
你赞成哪种说法?简要说明理由。


3.诗歌开头写雪有什么作用?


4.诗中描写那个农家孩子,有写实,也有虚写。请将虚写部分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08 08:3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例文引路。

材料二:有趣的实验

“啊,真有趣!”教室里传出了阵阵惊叹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三小队的队员正在做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只见小队长小芳说:“下面请看表演‘烧不破的手帕’。”
“奇怪了,手帕哪有烧不破的?”我迷惑不解。
“肯定是在哄大家。”小英挺自信地说,“可骗不了我!”
“不会吧,化学实验是运用科学道理而进行的……”袁晓玲表示否定。
同学们和我一样,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盯着小芳的一举一动,想看个究竟。这时只见小芳不慌不忙地把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和清水倒入杯子里,再从口袋里掏出一块花手帕,放在杯子里,浸湿后拿了出来。“哧”,手帕被点燃,火苗一下子蹿得有两尺多高,烧了足足有一分钟,才渐渐熄灭。奇迹出现了,那手帕真的像得到保护神保护似的,完整无缺,连一点烧过的痕迹都没有,反而显得更加洁净了。教室里顿时像开了锅似的,有的惊叹不已,有的议论纷纷,还有的在鼓掌,也有的在催促小芳讲讲其中的奥秘。
小芳似乎猜透了大家的心思,清了清嗓子说:“刚才的液体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酒精一遇到火,就会燃烧,而水的蒸气却‘保护’了手帕,让火苗在水的蒸气外‘徘徊’,所以手帕就烧不破了。”
表演结束了,大家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这次科学实验活动的感想。
【小题1】这个有趣的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运用了________的叙述顺序,这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小题3】实验开始前,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样写为下文实验成功____________
【小题4】手帕烧不破的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连线。
雄伟的地下军队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率(shuài)领大军统一中国以后,他命令工匠们在陕西省骊山为自己修筑一座陵(líng)墓,用了整整36年时间。陵墓周围,有许多用陶土烧制的步兵、骑兵、战车,叫“兵马俑(yǒng)”。
两千年过去了,秦始皇陵在哪儿?威武的“兵马俑”在哪儿?始终是一个谜。
1974年春天,骊山脚下西场村的农民打了一眼井。可是奇怪得很,井水第二天就干了。一位农民系着绳子下井察看,发现井壁上贴着一位披甲戴盔(kuī)的“武士”。原来,这正是在地下埋藏了两年多年的“兵马俑”啊!人们经过探测挖掘(jué),先后挖出了近八千个“兵马俑”,于是就地盖起一座大厅。这就是今天的“兵马俑”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只见整齐的“兵马俑”方阵,像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每个“兵马俑”重六百多斤,都是空心的,用手一敲,发出“当当”的响声。那一队队战马,耳朵竖立着,尾巴编成了小辫子,高大健壮,千姿百态。许多外国朋友看了“兵马俑”,都惊叹不已。他们说:“我们看到了世界第八奇迹!”
(1)想一想,填上合适的量词。

(2)找找近义词朋友。

(3)短文内容你理解了吗?
①“兵马俑”建于 ,是 为自己修筑的一座陵墓。
②“兵马俑”是 年春天,被
   发现的。
③挖掘出的“兵马俑”一共有 个,每个重  斤。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rèn)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折磨自己,同时也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是关于爱和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爱。
当她一觉醒来,突然明白,能(zhěng)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的(jiǎn)。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云(xì)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候,背上长出了两片多彩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小题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注音的汉字。
rèn
zhěng
jiǎn

柔________
________救
________
云________
 
【小题2】“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指________。
【小题3】在“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这句话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
【小题4】各用一个成语概括前五段和后六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能够表达文章中心的那句话是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