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畅游
我们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她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国的领土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当我国的东北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时,南国的海岛上却是一片盛夏的景象。我们的祖国多大呀!
我国的物产丰富。棉花、玉米、水稻、小麦等产量极高。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还有全世界小朋友喜爱的大熊猫、金丝猴。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有蕴(yùn)藏丰富的煤、石油、铁、铜等。还有许许多多资源等待我们去勘(kān)探、开发和利用。
我国山河壮丽。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矗立在我国的西藏边境。还有巍峨挺拔的泰山,景色迷人的黄山。世界著名的长江、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波光粼粼的太湖,水平如镜的西湖,像一颗颗明珠把祖国装点得格外美丽。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给祖国的大好河山增添了壮丽的色彩。
我们在祖国怀抱里成长,非常幸福。我们为有这样可爱的祖国而自豪!
1.短文的题目还可以是《    》。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把 比作 ,把 比作 。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1)冰天雪地:
(2)巍峨挺拔:
4.本文二、三、四自然段从            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我国    的特点;第五自然段列举了                                ,具体说明了我国    的特点。
5.最后一段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总起全文,点明主题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说明了我们的祖国可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25 12:57: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练兵场
克隆
咩、咩、咩…… 
1997年早春2月,从英国的爱丁堡传来了小绵羊的阵阵叫唤声,这叫声震惊了世界,人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到这里。
这只名叫“多利”的羊,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羊,它使人类的一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将一截柳枝插到泥土里,就能长出一棵柳树,将苹果树上的一个芽嫁接到梨树上,就能收获到苹果。植物的这一不用种子发芽就能生长出来的奇特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动物界能不能也这样呢?“多利”就是这项研究的成果。
“多利”天生没有爸爸和妈妈,它是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细胞复制出来的,并且它与这个动物一模一样。这完全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科学家把这种技术叫做“克隆”。
如今,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又出现了“克隆猴”“克隆牛”等,使这项研究又有了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克隆”技术必将在医学上广泛运用,从而造福于人类。
1.你知道下列词语的“朋友”和“对手”吗?请写下来。
梦想:朋友(   )集中:朋友(   )
对手(   )   对手(   )
2.最早获得克隆技术研究成功的是哪个国家?在什么时候?
3.科学家是受到什么启发想到进行克隆技术研究的?
4.为什么说“多利”是克隆出来的?
5.你知道这些动物的叫声吗?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象声词。
羊一(咩咩)
狗一(   )猫一(   )牛一(   )鸭一(   )
蜜蜂一(   )母鸡一(   )公鸡一(   )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信息传递的变化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晚上,在边关的城墙上,几个手持刀枪弓箭的士兵正在巡逻。
突然一个士兵指着前方的山头惊叫一声:“烽火!”大家定睛一看,前方山上果然燃起一堆堆熊熊大火。“火速报警!”士兵们急促地赶到高高的烽火台上,点燃了一大堆柴草。片刻间,只见身后一座座烽火台上一堆又一堆的火光冲天而起,在向远处的将军报告敌兵入侵的情况。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一条大道旁的驿站前,一匹奔跑得筋疲力尽的马浑身汗湿,一个差役气喘吁吁地从马背上滚落在地,手里举着一封文书递给另一位骑马待发的差役:“河南闹了旱灾、蝗灾,800里加急向京城报告!”那人接过文书,一扬鞭子,快马已消失在一片黄尘里。
到了19世纪,在英国有了专门传递信件的邮政部门。要把家里的事告诉远方的亲朋好友,你只要写封信,贴上“黑便士”——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邮票,邮差就可以把信送到指定的地点。不过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寄信花费的时间太长。等到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点线交错搭配的电码,不论是公务还是私事,人们可以发电报,即使相隔遥远,消息也能很快就传到。但是,收发报机不是家家都能有的,而且掌握这门技术也很不容易。要发电报,你得去电信局。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话从有线的发展到无线的。即使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也能够利用手机和家里通话报平安,通讯变得十分方便。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网学到很多知识,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加工、利用各种信息,可以收发E-mail(电子邮件),一瞬间就可以把各种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
从古到今,信息传递都很重要,传递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不断地发明创造,推进了信息传递的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小题1】将词语补充完整。
异(  )他(  )  (  )疲(  )尽  气喘(  )(  )
【小题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急促—(   )  方便—(   )   伟大—(   )
【小题3】信息传递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的演变,分别是通过 、驿站、            、计算机来向人们传递信息的。
【小题4】如果你要告诉远方的亲戚朋友一些事,你会采取哪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呢?

   
   
   

同类题5

阅读理解题。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小题1】读拼音,写词语。
yán shēn    tǐng bá    shào bīng gāo shàng
(    )(    )(    ) (    )
【小题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量词。
一(  )城市    一(  )公路 一(  )橡树
一(  )楔子    一(  )高尚的心   一(  )灌木林
【小题3】在修路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事情让大家停止了工作?
【小题4】“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长久地”说明了什么?工程师又为什么叹气呢?
【小题5】弯曲成马蹄形的公路好走吗?为什么大家还赞叹呢?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