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这是(    )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修建的。
1860年,昆士兰州从美国、墨西哥引进了两种仙人掌,人们想用它作为牧场四周的绿篱栅。可万万没有想到,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极为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蔓延开来,几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为一片“带刺的丛林”。只20年时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并且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的淡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
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清除活动。人们用刀砍,用火烧,连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长起来。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眼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一位昆虫学家发现阿根廷有一种专门在夜间活动的蝴蝶,它只以仙人掌为食,而且胃口很大。(    )他将这种夜蝴蝶的几千粒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    ),夜蝴蝶成为仙人掌的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到了1935年,3 000万公顷的土地又重新成为肥沃的农耕地和牧场。
如今,澳大利亚虽还可常见仙人掌的踪迹,但夜蝴蝶决不会给它们大肆繁衍的机会。虽然这种夜蝴蝶其貌不扬,远不如其他蝴蝶漂亮,惹人喜爱,但是人们对它感激不尽。大家知道,(    )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灾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
(1)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果然 于是 因为 正是
(2)联系上下文完成以下题目。
①“收效甚微”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貌不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们对夜蝴蝶感激不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07 01:17: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华山的路
经过四个小时汽车的颠簸,我们来到了西岳华山面前。啊!雄伟的华山真是天造地设的奇观!悬崖绝壁,怪石突兀,路在何方?
入山以后,我们似乎来到了一个石头的世界,山崖陡立,砾石堆积,峡谷幽深,华山的路就在堆积的砾石和岩坎上跳跃。行了二十余里,路愈来愈深了。忽遇绝境,只见一道铁索斜挂长空迎面陡崖立壁“回心石”三个大字使人触目惊心。我们侧身擦壁攀索而上,转身一望,一条石梯从天而垂。这就是“太华咽喉”千尺幢。
千尺幢有二百六十多个台阶,呈陡槽形,是人工在天然的石缝中凿出来的。槽深三十多尺,宽只有二尺许。仰望,天开一线;俯视,如掉井中。开始,台阶面有半脚宽,愈向上愈窄,极窄处只能踏一个脚尖,游人全凭手拉铁链而上。天梯顶端,槽口合拢,只凿出一个洞口,仅容一人出入,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爬完千尺幢,越过百尺天险,又一条更长的天梯挂在山梁上,宽不盈尺,左右皆是一草不挂的陡壁,真使人望而生畏。传说,韩愈当年在华山上看到山高路窄,白云缭绕,吓得不敢下山,放声痛哭,给妻子写下遗书投于崖下诀别,至今岭上仍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
华山险路使人胆寒,然而华山之美就在于险。惟独其险,才召人神往,使人遐想。如果说沉香劈山救母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华山的理想,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则不乏沉香似的英雄。不畏天险,征服天险,是勇敢者的一大特征。我们上山时逢“五一”佳节,游人络绎不绝,其中有未成年的孩子,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人们历尽艰险,凭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顶峰,那身负百八十斤重的挑山工,每天往返八十余里,给游人送去方便。当年的人民解放军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从绝壁处飞上山,创造了“智取华山”的奇迹。我们登临北峰,向下望去,雾气弥漫,使人头昏目眩,我们的子弟兵就是黑夜从这里上山的,真使人赞叹不已,肃然起敬。
立于北峰远眺,西岳险境尽收眼底。华山的路由栈道、石桥、石梯、铁索组成,盘桓旋绕,曲曲折折。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么?只有那不畏艰险,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奇观:
触目惊心: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幽深 —(    )   绝境—(   )诀别—(  )遐想—(   )
3.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仰望—(   )勇敢—(   )
络绎不绝—(   )顽强—(   )
4.把“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么?”改为陈述句:
我想,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1)华山的路就在堆积的砾石和岩坎上跳跃。
(2)人生的道路不也像华山的路一样曲折么?只有那不畏艰险,披荆斩棘,一步一个
脚印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6.问答:
(1)“不畏天险,征服天险”的人是勇敢的人,文中提到了哪些勇敢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华山的“路险”?(先想好要点,再组织语言回答)

同类题3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致北京
在我们美妙的语言里,
再没有什么比你的名字更加动听;
在我们祖国的地图上,
还有哪里能象你吸引着我们的心灵?
在我们这里,把那些
去过北京的人都叫做幸福的人;
在我们这里,把从你身边
传来的一张纸片看得比爱人的信还亲。
一辆油罐车正在暴风雪里驶行,
年轻的司机紧瞪着两只大大的眼睛。
他在注视着前进的道路,也瞥视着那
贴在挡风玻璃角上的天安门的图景,
十月里,当你的礼炮,
震动着祖国蓝色的天空;
是谁在油井区路边的雪地上,
端正地写了一长串──北京,北京……
每一次见到你的名字,
都会引起我们的激动。
你甚至还常常出现在
我们劳动后的甜梦中。
在我们谈心的时候,
谁对谁也不隐瞒自己的感情;
哪怕是能在你的怀抱里住上一天,
这就是我们一生里最大的光荣!
为了这个愿望,我们
日日夜夜地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
一个信念无时不在鼓舞着我们,
──条条道路,通往北京!
【小题1】查字典:
“罐”的部首是________,除部首外共________画。
“瞥”的部首是________,除部首外共________画。
【小题2】美妙──  ________  注视──  ________  愿望──________
【小题3】 “是谁在油井区路边的雪地上,端正地写了一长串──北京,北京……”这句话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思想感情。

同类题5

延伸阅读。

黄河象(节选)

科学家们假想了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大约两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河水很浅,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歪,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紧跟在后边的象都停住了脚步,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逃跑。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可是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有删改)

【小题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逃跑(______) 动(______)
【小题2】解释下面的词语。
假想: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这是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是因为___________而陷入淤泥中的。
(3)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前。
【小题4】科学家们的假想有什么依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