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输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 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小题1】选文所讲故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
B.军中缺箭,急需造箭。
C.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
【小题2】“周瑜很高兴”的原因是(  )。
A.马上就有攻打曹军的武器,又可以打胜仗了。
B.诸葛亮答应造箭。
C.以为诸葛亮上了圈套,可以达到陷害他的目的了。
【小题3】诸葛亮答应在三天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的原因是(  )。
A.他很有才干战,有把握完成任务。
B.他害怕周瑜。
C.他一心为公,忠心报国。
【小题4】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为什么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0 11:1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文阅读。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   ),也不能(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有一天,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跟在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师傅听了总理的话深受感动。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   ),社会生活更加(   )。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题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列举了哪三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文中的语言解释“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能说出一两个讲礼貌的名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