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拯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9-05-06 08:29: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牛和鹅》中的鹅_____________,“我”在鹅的面前狼狈不堪、慌忙逃窜。课文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三部分:__________、饰老虎没成功、______________。
3.《陀螺》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____________的陀螺战胜____________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同类题2
细读课文深感悟。
课文中“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是全文的__________。“只”字针对上文所说,自己养花不是为了搞________________;针对下文而言,自己养花不是为了计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于“养”的过程。
同类题3
知识回顾。
①燕子 ②小鱼 ③老牛
________用尾巴拨水,________用尾巴赶蝇子,________用尾巴掌握方向。(填序号)
同类题4
判断正误。
(1)纳米技术比微米技术更先进。(______)
(2)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米之间。(______)
(3)纳米技术研究出来的物质和材料有许多新奇的特性。(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理解。
【小题1】诗中有一句话既是“祸”,又是“火”,说它是“祸”,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______),说它是“火”,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式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诗的最后两句,是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革命的旧中国运用了借喻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磅礴的气势
相关知识点
积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