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写《王安石传》,自此,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这一变化说明
A.认识历史要全面客观
B.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
C.王安石综合成就较高
D.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21 07:4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青铜器克罍(léi),其内壁铸有铭文,如图,铭文大意为:周王对太保(周王室官职名,这里指任此职的召公奭(shǐ)说,你用(宣誓效忠的)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阅读材料一,从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哪些信息?
材料二 义和团杀洋人、捣毁洋教、铁路,砍断电线……这些破坏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

——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材料三 在看待义和团的历史作用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加以分析,不要在倒洗脚水的时候,把婴儿也一起倒掉了。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两位历史学家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记载?
材料四 
 


 
清代姚锡光在甲午战后根据当时被日军占领城市绅民的口述整理成《东方兵事纪略》,详细记载了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的沉没过程。


 
1904年日本方面为获取钢材,对所有的甲午沉舰都进行过长期破拆,致远舰的位置在资料上也有标注。考古队找到一张由日本绘制的“黄海北部及渤海”的海图资料,海图上明确标注了致远舰、扬威舰的沉没位置。其中,致远舰的位置,就在“丹东一号”附近。
 


2014年9月17日,一门11毫米10管格林炮出水。此与致远舰的装备一致。该炮是英国纽卡斯尔市阿姆斯特朗工厂制造,被安装在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上。
 


“致远”专属白瓷餐盘。盘心有篆书“致远”二字,外圈为字母,上半圈为“CHIH YüAN”(致远威妥玛拼音),下半圈为英文“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组合成一个圆形徽标。盘口沿处一圈锦纹,纹饰原有描金,因海水浸蚀仅留下纹饰印痕。口径20.5厘米、底径11.5厘米、高1.5厘米。
 
(3)材料四所给图示史料中,有实物史料、有文献史料,更有兼具实物和文献特征的史料,按上述三个标准对图中史料进行分类。
(4)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请你写出判断依据。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中对文献资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