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苏联军队入侵波兰时,波兰政府要求英国政府按照英波互助条约对波兰提供援助,对此,英国政府的反应是英波互助条约并不适用于苏联侵略波兰的情况……1939年9月18日,英国内阁决定与苏联接触,用英国的机器换回英国急需的木材。10 月11日,英苏签订了关于木材和橡胶等物资交换的协定,恢复了双边贸易关系。此后,双方还计划就发展两国贸易关系继续谈判。对英国来说,加强英苏贸易关系除了经济上的利益之外,还可以以此作为改善英苏关系的切入点,从而为加强英苏政治联系、防止苏德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摘编自檀跃宇《二战初期英国张伯伦政府对苏联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苏联政策的转变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苏联政策转变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20-03-27 11:4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材料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了重庆、昆明等八个地方办事处,简称“美新处”,利用报纸杂志、宣传册、海报、书籍、图片、电影和广播等媒介,在国统区和沦陷区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和对日心理战。美新处曾拍摄大量科学短片在中国放映,目的不仅是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鼓励科技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美国形象。1943年,美新处出版了《天下一家》,该书“成为当时全国的畅销书”。《天下一家》与儒家的“天下大同”有着相似之处,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产生共鸣。

1944年美国独立日,国民党主办的《中央日报》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林肯总统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意旨实属相同”予以祝贺,并宣传中、美两国对于共同实现“国际社会安全制度”承担着“义务和责任”。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文章称赞《独立宣言》是“民主主义的胜利宣言”,对美国独立日庆典予以赞扬。然而,美新处塑造的美国形象与真实的美国并不完全相符。战争信息署塑造的美国形象虽然短期内推动了战时的中美合作,但在促进美国对华长期目标——扶持中国成为一个“亲美”的东方大国上,并不如人意。

——据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塑造的美国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塑造的美国形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塑造的美国形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