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致残性强。研究表明,该病的病理改变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密切相关,而一种人鼠嵌合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治疗RA。下图为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

(1)图中的抗原A是______________,常用的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__。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HAT培养基的作用是经选择性培养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之后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单一抗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____________技术。
(4)单克隆抗体主要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20-03-25 08:37: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2019年“生物谷”发文称“在人类癌症患者中,癌细胞与免疫细胞融合在一起”,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癌症小鼠模型中和在实体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了癌细胞和免疫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杂合体(杂合癌细胞)。与未发生融合的癌细胞相比,这些杂合癌细胞在体外具有更大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当被注射到小鼠中时,与未融合的癌细胞相比,它们更容易发生转移。细胞融合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A细胞为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细胞为小鼠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的一种),C为在小鼠体内形成的杂合癌细胞。研究发现C细胞比B细胞具有更大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据此判断,C细胞表面糖蛋白可能比B细胞表面糖蛋白________,导致C细胞更易扩散和转移。A、B细胞在小鼠体内融合和体外融合的过程均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只是在体外融合过程中需诱导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写出两项)。
(2)若图表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从A、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_______种(只考虑两两融合),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后得到的D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D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可获得能够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医疗上把单克隆抗体与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_____________”,借助抗体的定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病变细胞并将其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