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因工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转基因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199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了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的基因来自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形成的伴胞晶体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蛋白质,能使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瘫痪致死。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将编码这个蛋白质的基因切割下来,然后通过“基因针线”使这个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最后导入棉花体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棉花植株,使棉花自身具有抵御虫害的能力。如今,科学家已利用这种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抗虫的烟草、玉米和水稻等多种作物。抗虫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在实际应用领域如医疗卫生、农牧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尽管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也有部分科学家担心,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危害整个生物圈。例如有人担心,转基因植物中的抗性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播到其它杂草,形成“超级杂草”,从而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虽然目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但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转基因产品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1)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的设计施工,DNA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________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
(2)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工具。“基因剪刀”、“基因针线”和“基因的运载体”是最基本的工具。其中,“基因剪刀”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基因工程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益处,同时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请结合以上资料及所学生物学知识,谈谈你对转基因技术实践应用的看法。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20-03-22 05:4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变异链球菌在牙面的粘附、集聚是龋齿发生的先决条件,转基因可食防龋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变异链球菌中与龋齿发生密切相关的抗原基因(PAcA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可食用基因工程疫苗。
(1)转基因植物的制备:
单一使用PAcA基因,机体免疫应答不理想,霍乱毒素中有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氨基酸序列(CTB),将CTB基因与PAcA基因连接成嵌合(PAcA—CTB)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Ti质粒的________拼接,并用______法导入离体的豌豆叶肉细胞中,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豌豆植株。
(2)对上述含PAcA—CTB基因的豌豆植株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PAcA—CTB基因(用字母A表示,基因无累加效应)。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探究这两个基因在豌豆染色体的位置。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子一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图甲:
②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乙(请参照图甲绘制图乙并标出基因A的位置);
图乙:______
③若F1中疫苗植株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则基因的位置如图丙(请参照图甲绘制图丙并标出基因A的位置)。
图丙:_____
(3)上述三种情况中适于进行推广种植的是两个基因位于_______的植株。多年后,若出现了非疫苗植株,请写出可能的变异类型及产生的原因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