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生物
题干
高密度混养的大、小鲈鱼,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是( )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25 11:24: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均呈“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其本身密度制约
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羊,则乙可能是牛
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
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同类题2
图是某自然区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t
2
时刻,甲、乙两种群间的竞争程度最低
B.0-t
2
,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呈“S”型曲线增长
C.t
1
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死亡率相同
D.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同类题3
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题中其他生物不构成寄生关系
B.疟原虫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只存在捕食关系
同类题4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捕食者的存在客现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
C.将田鼠迁入到一个适宜的新环境后其数量会呈J型增长
D.在沙丘、火山岩、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同类题5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相关知识点
稳态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