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生物
题干
用
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约占初始被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沉淀物的放射性来自噬菌体的DNA
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D.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07 10:4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表示用
32
P标记T
2
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
32
P标记噬菌体→②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③搅拌、离心→④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⑤检测新形成的噬菌体有无放射性
A.在含
32
P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T
2
噬菌体即可将其标记
B.搅拌、离心前的保温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
32
P就全部出现在上清液中
C.若1个T
2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繁殖3次,则3/4的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
D.
32
P标记的位置是T
2
噬菌体DNA的碱基对
同类题2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
32
P和
35
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同类题3
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实验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共同点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
B.他们都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病毒展开研究
C.两个实验都应用了细菌培养技术为实验成功提供了保障
D.两个实验表明: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
同类题4
在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中,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
S和放射性同伴素
35
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T
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其遗传物质
C.用
35
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沉淀物放射性增强
D.烟草花叶病毒与T
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相关知识点
遗传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