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生物
题干
下图表示用
32
P标记T
2
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
32
P标记噬菌体→②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③搅拌、离心→④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⑤检测新形成的噬菌体有无放射性
A.在含
32
P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T
2
噬菌体即可将其标记
B.搅拌、离心前的保温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
32
P就全部出现在上清液中
C.若1个T
2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繁殖3次,则3/4的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
D.
32
P标记的位置是T
2
噬菌体DNA的碱基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2-21 11:2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的第一步是获得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______。(
32
P/
35
S)
(2)实验的第二步是用_____________侵染细菌。
(3)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此现象说明噬菌体的_________侵入到是噬菌体的遗细菌体内。经检测发现子代噬菌体中也有放射性,证明_________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同类题2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B.艾弗里实验中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只长S型菌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
32
P标记噬菌体的DNA,如果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所使用的T
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同
同类题3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死亡
B.用RNA酶处理烟草花叶病毒后再去感染烟草叶片,烟草会出现病斑
C.将S型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再与R型菌混合,培养基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
D.可以分别用
14
C和
18
O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来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类题4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
S和放射性同位素
32
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用
35
S和
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35
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中,沉淀物存在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实验中釆用离心的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同类题5
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实验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共同点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
B.他们都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病毒展开研究
C.两个实验都应用了细菌培养技术为实验成功提供了保障
D.两个实验表明: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
相关知识点
遗传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