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现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物喜   醒能述文者
B.南潇湘 初
C.或二者之为 渔人甚
D.而或长烟空 上下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感极悲者矣 鸣之不能通其意
B.而长烟一空 王命急宣
C.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临于泉上者
D.予尝求古仁人心 属予作文以记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小题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2 04:49: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2)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小题3】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同类题3

比较阅读两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⑴必先其心志
⑵人过,然后能改
太行、王屋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⑵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小题3】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间  甚矣,汝不惠。
B.妻献疑曰 帝感
C.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D.舜发畎亩之中    告之
【小题4】甲文重在讲道理,观点鲜明。乙文为寓言,偏于讲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乙文的寓意。
【小题5】甲文作者孟子以雄辩著称,大量运用排比句,文章气势非凡。乙文愚公也善于雄辩,语言富有气势,请结合划线句子,加以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④戕:杀害
【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再(______)
(2)知其一(______)
(3)其果不出血(______)
(4)可据理以有无哉(______)
【小题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至石半/定非我所见B.如言/一盗拽妻起
C.果于数里外/不其所以然D.又戕其耳人/不知不愠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小题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A“______”(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B“______”(用甲文原文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