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柳暗花明”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2-22 08:44: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陆游《书巢记》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围。②枕藉:交错地躺在一起。③觌(dí):相见,④槁枝:枯树枝,槁(gǎo),干枯,⑤就:靠近。
【小题1】课文(《短文两篇》的课后习题对虚词“之”的用法进行了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之”属于“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水陆草木之花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无丝付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甲)文中画线句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小题4】(甲)文中,刘禹锡因“ ________”而身居陋室不觉“陋”;(乙)文中,陆游因“________”而笑称自己的居室为“巢”。两人都不在意 _______ ,而是在意 ________。(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回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沿溯阻(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王命急宣
(3)然十二峰者不可(____________)见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小题3】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甲:
乙:
【小题4】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