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清荣峻茂,多趣味。________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________ (4)是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3 09:47: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 愠:______   (2)不逾 矩: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______   (4)博学而志 笃: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3】“贤哉,回也!”是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之词。这一则孔子所举的事例体现了颜回怎样的品质?
【小题4】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里所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和“传不习乎”这些自省的内容,在今天有没有意义?为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同类题4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行室:供耕作者暂时歇息的简陋棚屋。②盈:满③豕(shī)猪④移时:一会儿。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一狼其中_____   (2)意甚_____
(3)令不可______ (4)直流不能屈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攻其后也(《狼》)B.可为师矣(《论语》)
C.吹豕之法吹之(《狼三则》)D.静修身(《诫子书》)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小题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内容手法上的相似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徵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傥”同“倘”。②遽jù立即,马上。
【小题1】解释加点实词
①管夷吾于士
于虑
③四夷
自古所希
【小题2】标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标两处)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小题4】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犹将护  牡丹之爱乎众矣B.七里之  相扶将
C.尔敢轻吾射 今中国幸D.病愈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5】结合甲文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