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1)夏雪( ) (2)马长城窟行( )
(3)昔梦见之( ) (4)入门各自( )
(5)我双鲤鱼( ) (6)呼儿鲤鱼(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2-12-27 10:36: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小题2】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
A.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
B.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
C.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
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
【小题3】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选摘自《乡土中国》,费孝通)

材料二

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地域中,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

(选摘自《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5日)

材料三

“这是拍摄的意外之喜,台湾东南50海里外有个孤岛叫兰屿,是台湾原住民达悟人世居之地。他们到现在采取的都是自己造舟、潜水捕鱼的生活方式。有个渔民说,‘我们吃的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这句话出自一位没上过几年学的渔民之口,但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之中的人,有谁能做到?这对宣扬利益最大化的商业世界来说,就是个悖论。但它恰恰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活得更好的最优解。这是几乎所有古村落的共性,驯鹿村村民,见到十头野生驯鹿,猎五头放走五头,母鹿全放走;冬天烧火取暖,只捡枯叶、断木,从来不砍新鲜的树;野外碰到熊,如果熊不发起攻击绝对不开枪。先民留下来的哲学,无论何时都不该被忘记。”

(选摘自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导演黎振亚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稿,2017年12月16日)

材料四

“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冯骧才说,“据我所知,一些村落腾笼换鸟,将当地村民迁走,交给旅游开发公司运营,大搞农家乐和民宿,编造伪民间故事吸引游人。”“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变成‘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冯骥才说。

他同时强调,乡村不是不能搞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去,让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拋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

前不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去山西大米村拍摄资料照片,这个村子建于北魏时期,历史悠久。工作结束时,这位工作人员拍了一张与全村村民的合影。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

(选摘自新华网,2017年12月20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来自于此。
B.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它技能。
C.种地是中国传统社会乡下人普遍的谋生办法,泥土的珍贵他们最懂。
D.土气不流动,庄稼动不得,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不愿离开泥土。
【小题2】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复查的村落兼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价值。
B.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每天消亡1.6个,但其它地区保留完好。
C.“我们吃的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达悟人先民的哲学很符合生命最优解。
D.让每个生命都活得更好对商业世界是个悖论,这个世界只愿做加法,追求利益最大化。
E. 可以预见,台湾兰屿因落后于现代文明,其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将被解构,直至消亡。
【小题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