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 贤以自佐 世混浊而我独清
B.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放为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
C. 然亡国破家随属  于是舍人与谏曰
D. 冀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于赵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 怀王不知忠臣之分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 渔父见问之曰    夫赵强燕弱
C. 身客死秦 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D. 乃作《怀沙》赋  卒相与欢,为刎颈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因为令尹子兰身居高位而不为国分忧而痛恨他。
B. 楚怀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的根本原因在于“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 屈原之死,表现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D. 屈原身后,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都学习屈原的“从容辞令”,但没有人比得上。
【小题4】文言翻译
(1)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4-01 03:0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试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敝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楚之交善,惠王之患:担忧
B.子其口无言弭:停止,中断
C.使者未来,又绝之重:再次
D.从某至某,广六里从:起于,从……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
①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②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③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④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⑤张仪至,称病不朝
⑥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楚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
D.楚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敝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
(2)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缀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初,虔追䌷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为《荟稡》。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赅。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
有郑相如者,自沧州来,师事虔,虔未之礼,间问何所业,相如曰:“闻孔子称‘继周者百世可知’,仆亦能知之。”虔骇然,即曰:“开元尽三十年当改元,尽十五年天下乱。贼臣僭位,公当污伪官,愿守节,可以免。”虔又问:“自谓云何?”答曰:“相如有官三年,死衢州。”是年及进士第,调信安尉。既三年,虔询吏部,则相如果死。故虔念其言,终不附贼。
(节选自《新唐书·郑虔传》,有删节)
(注)①䌷:读“chōu”,抽引,理出丝缕的头绪。②肄:学习,练习。③风缓:风湿病。④摄:掌管。⑤僭:读“jiàn”,超越本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B.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C.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D.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代纪年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有时合用。
B.博士,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为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C.进士,隋唐时期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后来泛指参加乡试取得功名者。
D.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虔擅长著书。他搜集编撰当代史事,写成书稿八十多篇;从旧书中选出有价值的文章四十多篇,编成《荟稡》。
B.郑虔擅长绘画。他擅长画山水画,爱好书法,他的诗作和绘画献给唐玄宗,玄宗在他的诗画下边题字“郑虔三绝。”
C.郑虔忠于朝廷。安禄山反叛,任命郑虔为水部郎中,他假托患风湿病,拒不任职,悄悄向唐玄宗所在的灵武报告。
D.郑虔博学多识。各地山川险易、地方特产、驻兵多少,他都说得准确详细,著有《天宝军防录》,文字简练详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2)贼臣僭位,公当污伪官,愿守节,可以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简求,字子藏,长庆元年登进士第,释褐江西王仲倚从事。又从元稹为浙东、江夏二府掌书记。裴度镇襄阳,保厘洛都,皆碎为宾佐,奏殿中侍御史。入朝,拜监察。裴度镇太原,复奏为记室。入为殷中,赐绯。牛僧孺镇襄汉,辟为观察判官。入为水部、户部二员外郎。会昌木,讨刘稹,诏以许帅李彦佐为招讨使。朝廷以简求累佐使府,达于机略,乃以简求为忠武节度副使知节度事、本道供军使。入为吏部员外,转本司郎中,求为苏州刺史。

时简辞镇汉南,弘正为侍郎,领使务,昆仲皆居显列,时人荣之。既而宰执不协,弘正出镇,罢简求为左庶子分司。数年,出为寿州刺史。九年,党项叛,以简求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州刺史、泾原渭武节度押蕃落等使、检校左散骑常侍、上柱国、范阳县男、食邑三百户。十一年,迁检校工部尚书、定州刺史、御史大夫、义武军节度、北平军等使。十三年,检校刑部尚书、凤翔尹、凤翔陇西节度观察等使。十四年八月,代裴休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观察等使。

简求辞翰纵横。长于应变,所历四镇,皆控边陲。属杂虏寇边,国之移授,所至抚御,边鄙晏然。太原军素管退浑等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多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恩信所质子弟,一切遣之。故三部之人,欣然听命。咸通初,以疾醉,表章沥恳。制以太子太师致仕,还于东都。都城有园林别墅,岁时行乐,子弟侍侧,公卿在席。诗酒赏咏,竟日忘归,如是者累年。五年十月卒,时年七十六。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军素管退浑夺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多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思信/
B.太原军素管退浑夺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名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恩信/
C.太原军素管退浑夺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多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思信/
D.太原军素管退浑夺三部落/或抚纳不至/多为边患前政/或要之诅盟/质之子弟/然为盗不息/简求开怀/抚待接以思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隋唐时有“释褐试”,见“解试”“省试”之后的第三层级考试。
B.赐绯:赐给绯色的官服。唐代五品、四品官员绯色官服、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以示恩宠。
C.侍郎:古代官名。自唐朝以后,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最高长官之副官,地位渐高。
D.致仕:交还官职的意思,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休沐等一些词语指代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简求善于谋划。他多次在幕府任职,协助裴度治理襄阳、洛都,协助牛僧孺治理襄汉,裴度两次向朝廷举荐他。.
B.卢简求历任要职。他镇守汉南,掌转运使职务,历任刺史、御史大夫等职务,最后以太子太师的官职退休。
C.卢简求治理有方。他善于处理边疆事务,用恩惠和信任对待杂虏,退浑等三部落都乐意听从他的命令。
D.卢简求晚年安闲。他退休后在园林别墅生活,有子弟在身边侍奉,有官员陪同饮酒赋诗,生活惬意舒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宰执不协,弘正出镇,罢简求为左庶子分司。
(2)简求辞翰纵横,长于应变,所历四镇,皆控边陲。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②而归。
②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③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慴③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议论,蕲④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
⑤家虽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⑤而贤过之。
(节选自《高青丘集 凫藻集》卷四)
【注释】①风后:人名,相传为皇帝相。②具区:太湖的古称。③慴:同“慑”,威慑。④蕲:同“祈”,祈求。⑤楼君卿、原巨先:人名,两人都任侠好客。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生用周养宾客 (2)顾生不下己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使酒人恶能勇(   )
A.罪恶,邪恶 B.丑陋 C.憎恶 D.哪里,怎么
(2)为请诸公间营具之(   )
A.经营 B.谋求 C.围绕 D.建造
【小题3】把第③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第④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B.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C.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D.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小题5】下列对第③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一名军将“竦听”“ 居樽下拜”等动作,间接表现出南宫生的声望卓著。
B.从另一名军将“从健儿”“带刀”“策马踵后生”等行为,可见南宫生能“以气服人”。
C.写南宫生在跟踪者意欲行凶的情况下,“故缓辔”“不少避”,表现出他心胸气量过人。
D.详细描述了南宫生折服两名蛮横军将的经过,凸显出他既豪侠仗义又不失谋略的特质。
【小题6】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南宫生之“贤”有哪些表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B.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C.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D.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 “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星沅富有远见。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C.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