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君刺之 ②因长句,歌以赠之
可以安乎 ④孰能讥之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1-18 02:56: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蓄养禽鱼

鸟之悦人以声者,画眉、鹦鹉二种。而鹦鹉之声价,高出画眉上,人多癖之,以其能作人言耳。予则大违是论,谓鹦鹉所长止在羽毛,其声则一无可取。鸟声之可听者,其异于人声也。鸟声异于人声之可听者,以出于人者为人籁,出于鸟者为天籁也。使我欲听人言,则盈耳皆是,何必口笼中?况最善说话之鹦鹉,其舌本之强,犹甚于不善说话之人,而所言者,又不过口头数语。是鹦鹉见重于人,与人之所以重鹦鹉者,皆不可诠解之事。至于画眉之巧,以一口而代众舌,每效一种,无不酷似,而复纤婉过之,诚鸟中慧物也。予好与此物作缘,而独怪其易死。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总无三年不坏者。亦多技多能所致欤?
家常所蓄之物,鸡犬而外,又复有猫。鸡晨,犬守夜,猫捕鼠,皆有功人而自食其力者也。乃猫主人所亲昵,每食与俱,尚有其搴帷入室、伴寝随眠者。鸡栖于埘,犬宿于外,居处饮食皆不及焉。而从来叙禽兽之功,谈治平之象者,则止言鸡犬而并不及猫。亲之者是,则略之者非;亲之者非,则略之者是;不能不惑于二者之间矣。曰: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鸡犬二物,则以职业为心,一到司晨守夜之时,则各司其事,虽豢美食,处以曲房,使不即彼而就此,二物亦守死弗至;人之处此,亦因其远而远之,非有可远之道也。即其司晨守夜之功,与捕鼠之功亦有间焉。鸡之司晨,犬之守夜,忍饥寒而尽瘁,无所利而之,纯公无私者也;猫捕鼠,因去害而得食,有所利而之,公私相半者也。
清勤自处,不屑媚人者,远身之道;假公自为,密迩其君者,固宠之方。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然以我司职业人间,亦必效鸡犬之行,而以猫之举动为戒。噫!亲疏可言也,祸福不可言也。猫得自终其天年,而鸡犬之死,皆不免于刀锯鼎镬之罚。观于三者之得失,而悟居官守职之难。其不冠进贤①,而脱然于宦海浮沉之累者,幸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进贤:进贤冠,是古代官员贵人戴的帽子的一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必口笼中 借助
B.亦多技多能所致欤 大概
C.鸡晨,犬守夜 主管,负责
D.尚有其搴帷入室 听从,服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异于人声也   虽豢美食
B.是鹦鹉见重于人 猫捕鼠,因去害而得食
C.皆有功人而自食其力者也     然以我司职业人间
D.乃猫主人所亲昵 无所利而
【小题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从画眉“多技多能”却短命的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应精于一项技能,而不能贪多不精,以致于劳累而死。
B.作者认为鹦鹉舌根僵硬甚于不善言语之人,鹦鹉学舌之声也毫无可取,人们对它偏爱有加,实在不可理解。
C.作者从猫和鸡犬的不同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人们对他人的喜爱与否,常常不以其贡献大小而以与己亲疏来定。
D.忍饥耐寒、鞠躬尽瘁的鸡犬遭宰杀,假公自为、亲主固宠的猫却尽享天年,作者由此联想到为官尽职尽责之难。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
②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
【小题5】作者以物喻人,借鸡犬猫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鸡犬猫的行为?请简要回答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鲁仲连游赵,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仪而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齐湣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避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鲍焦:春秋时的隐士,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抱树绝食而死。②纳筦(guǎn)键,摄衽(rèn)抱几:把钥匙交出来,提起衣襟,侍立于案几之侧。③倍殡柩: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倍,同“背”。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鲁仲连游赵     适:恰好
B.弃礼仪而首功之国也 上:同“尚”
C.途于邹 假:假装
D.梁王安得然而已乎 晏:安逸
【小题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平原君谓赵王曰 ②击沛公于坐
B.①彼则肆而为帝 ②项王默而不应
C.①始先生为庸人 ②千金为鲁连寿
D.①皆有求平原君者也   ②所贵天下之士者
【小题3】对下列句子所省略的内容,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畏秦,(魏安釐王)止于荡阴,不进
B.所为见将军者,(吾)欲以助赵也
C.不果纳,(齐湣王)不得入于鲁
D.酒酣,(平原君)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鲁仲连见辛垣衍,用世人误解鲍焦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帮助赵国并非为个人利益考虑。
B.齐湣王对鲁、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鲁、薛两国臣子勇敢地维护本国君主的尊严,使天子之礼没能施行。
C.秦与魏都是强大的国家,鲁仲连认为,如果“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则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D.鲁仲连认为,秦国如果称帝,就会变换诸侯的大臣,夺走那些没有才能的人的权力,而换上有才能的人。
【小题5】《战国策》善于刻画人物,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刻画得形象生动。请各用一个四字词语评价平原君和辛垣衍在文中的表现。
平原君:_____________ 辛垣衍: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标题“鲁仲连义不帝秦”中的“义”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