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个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突然天降大雨。
甲说:“荒岛之上,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何必奔逃,徒劳无功。”便泰然处之,静静地待在原地。
乙说:“荒岛这么大,也许其他地方并没有下雨,依我看,不如四处找找。”于是不辞辛劳,到处寻找没有下雨的地方。
丙说:“静坐无聊,奔走无益,何不雨中漫步,享受自然的妙趣。”便慢悠悠地在雨中行走。
每年10月13日,芬兰人都要欢度“国际失败日”,鼓励全世界人民“自曝已短”,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摆脱对于失败的恐惧。官网上甚至列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失败指南”,教人们如何“失败”,这个以“成功”著称的国家,竟致力于把“失败教育”渗透到芬兰人的日常生活中。只有经历了试错的过程,才能快速地成长,最终成就能力之外的事情。爱因斯坦也说过:“只有从不尝试新事物的人,才能永远不犯错。”可以说,没有失败,就没有学习,更没有创新。
当下,“复制”似乎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章;接受一次整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想法……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票房口碑双丰收。这部电影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青年张扬而不失温和,激情又兼具东方魅力的面孔。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矗立于世界的东方,但我们仍不时可以看到许多外国媒体和个人对中国存在误解,提及中国人,除了“功夫”,就是唐人街。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除了举国欢腾庆祝,我们身为中国青年,更应思考:我应该以何种面貌走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有一天,一群动物聚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学校的课程。兔子说赛跑重要,一定要列入课程。鸟儿说飞翔重要,一定要列入课程。老鼠说挖地洞重要,也一定要列入课程。最后,它们把各种重要的技能都列入课程,强制它们的孩子学习。结果鸟儿的飞翔本来应该考甲等的,后来,为了学习用翅膀挖地洞,把羽毛弄坏了。它既没有学会挖地洞,连飞翔也考个丙等。兔子为了学飞翔,从树上跌落而骨折,它不但飞不成,连它擅长的赛跑也出了问题……
人一旦喜爱某种东西达到狂热痴迷的程度,其关注点就会集中在那东西上,不知不觉中把其他方面的信息都给忽略了,从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然而,一些了不起的成就也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