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几为巡徼所迫死 陵:欺辱   王无人    必:一定
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人君当神器之重 神器:帝位
B.关,勿内诸侯 距:拒守   吾念之    顾:只是
养生死无憾     丧:安葬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缙绅:士大夫
C.来吾夫先路  道:引导   陈力就    列:职务
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饿莩:逃荒的饥民
D.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不过   君图之    惟:表希望的语气
河东亦然 凶:形势险恶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衣冠:代指宋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2 08:37: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史。会郡守与州牧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慈以计败州牧诬章,而郡守得清。由是知名,而为州牧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后孔融在北海为贼所围,慈为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单骑突围直出,到平原,说备曰:“今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
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①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慈当与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芜湖,亡入山中,称丹杨太守。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馀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刘)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评曰: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四﹒卷四十九》)
(注)
①许子将:许劭,字子将,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家,刘繇的谋士。
②楼棼:城楼上的柱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B.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C.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D.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和“州牧”都是官职名,“州牧”也叫作“刺史”,“郡守”即“太守”。
B.太史慈临终前说“……以升天子之阶”,天子之阶,意思是登上天子之位,这句话表明太史慈抱负远大。
C.“署”“拜”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但“署”是暂时代理,“拜”是正式任命。
D.《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分《魏书》、《蜀书》、《吴书》,因尊魏为正统,所以魏书有本纪、列传,而蜀、吴二书只有列传。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慈聪颖机智,为人豪侠仗义。他年轻时担任本军的属吏,用计破坏了州官对郡守诬告的奏章,澄清了郡守的冤屈。
B.太史慈知恩图报。他为了报答恩情,单骑突围,到平原搬来了刘备的救兵,解了北海相孔融的围。
C.太史慈笃守信义,大有名士风范。刘繇死后孙策派他去安抚旧主刘繇的部下,大家都认为他不会回来了,结果他如期回到军营。
D.太史慈勇猛过人,是个孤胆英雄。曾孤身一人遭遇带着十三个人的孙策,但他毫无惧色,主动上前与孙策打斗。
【小题4】(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鄴,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C.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