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对联与“文房四宝”无关的一项是( )
A.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
B.玉霞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
C.翰墨图书皆成风采,往来谈笑尽是鸿儒。
D.以纯为体,以静为用;如玉之坚,如砥之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0 08:46: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学文化常识。
(1)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演变可以分为
和
两大阶段。汉字是方块字,有
和
之分。前者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和“指示字”。
(2)我国古乐调有七音,其中
(乐调)声调悲凉;而
(乐调)则能表现高昂或者激愤的情绪。
(3)《战国策》又称作
,它的体例是
;《左传》的体例是
;《史记》的体例是
。
同类题2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各色人等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同类题3
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
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漱玉体
同类题4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祭十二郎文》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B.《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巧妙地给郭橐驼立传,通过橐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 “移之官理”,揭露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C.《后赤壁赋》中化鹤的描写是虚幻的构思,反映出作者欲超尘出世、摆脱尘世烦恼的幻想,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希望在儒家思想中寻求解脱。
D.《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入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
同类题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在综合先秦各体史书的基础上,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是中国第一部“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俱全的正史。十二本纪,记帝王朝政兴衰;三十世家,叙开国承家诸侯;七十列传,志历代人物事迹;十表,列人事系年表谱;八书,综述典章制度。全书130篇,52万余字。
B.班固曾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抒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恶”不隐讳。如在刘邦和李广身上就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C.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一个人的生命事迹、一桩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中,参差互见,相互补充。如对刘邦这一形象,有的事迹在《高祖本纪》中一笔带过或未予记载,而在《项羽本纪》中却有颇为传神的记载。
D.古代的六艺既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又可指《礼》《乐》《书》《诗》《左传》《春秋》。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