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整理课文相关文学常识根据下面内容填空。
《论语》是___________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以记述孔子言行为主要内容的___________体散文著作;《孟子》是___________及其弟子共同编定而成的___________体散文;韩非子是___________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是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著有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06 11:49: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以下史书体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史记》
B.《左传》
C.《汉书》
D.《三国志》
同类题2
下列选项中内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诗歌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经》多为四言,《使至塞上》是五言,《琵琶行》是杂言。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束发”指男子十五至二十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依次指男子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C.“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两句中的“辟”“征”。
D.“重阳节”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写到了登高、插茱美等重阳节习俗。
同类题3
下列各项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秋三传”中,《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比较重视阐释《春秋》之“大义”或“宗旨”,而《左传》则侧重于补充历史事实。
B.“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以合乎礼法为标准,主张不隐晦事实真相,反对“为尊者讳。”
C.“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包括司马迁著的《史记》、班固著的《汉书》、范晔著的《后汉书》,以及陈寿著的《三国志》,都是纪传体例。
D.“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四书”则是《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两篇的合称。
同类题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永和”是皇帝的年号。
B.“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指唐代的一种官服。
C.“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指科举时代州县的生员。
D.“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同类题5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指体犹未壮),冠(行冠礼,表示成年)”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由此可知,衡阳在衡山的南边。
C.“自翰林出滁上”中的“出”指京城到外地任职。白居易《琵琶行》序中“予出官二年”也是此意。但前者是升官,后者是贬官。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文史典籍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