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各列举出一部鲁迅的代表作品。
(1)小说集:___________
(2)散文集:___________
(3)杂文集: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04 12:5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报告文学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文学的表现方法,真实性和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
B.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一词源于《孟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以此形容自己内心之忧虑。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D.《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
同类题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
A.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人变甲虫,其实是写出了人在社会沉重压力下的异化。
B.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流露出时光易逝、人生虚幻的消极思想。
C.铁凝的《哦,香雪》展现了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山里年轻人对现代文明的执著追求。
D.“尺幅而有万里之势”是指王维《终南山》中的“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以一个立足点“中峰”描绘出整个终南山变幻万千的景色。
E.有人评价杜甫的《登高》“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此特点尤其体现在“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联。
F.王昌龄《从军行》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句,用一个“穿”写出了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战争之激烈,戍边之时长,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同时写出了守边将士们的厌战情绪。
同类题3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
B.古人计日的方法有序数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其中,月相纪日,指用“朔、望、既望、晦”等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叫望,望后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D.编钟,打击乐器,用于祭祀、征战、朝见、宴庆等活动。编钟与编磬都是悬挂乐器,古代专有“乐县(同“悬”)”制度。乐悬分为:宫县,指四面悬挂;轩县又称曲县,指三面悬挂;判县,指二面悬挂;特县,指单面悬挂。文献载:“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
同类题4
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左传》是为了阐释《春秋》而写的纪传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C.韩愈和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D.苏轼是影响深远的词体革新家,他以诗歌常见题材入词,打破“词为艳科”的传统。
同类题5
文学文化常识。
(1)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演变可以分为
和
两大阶段。汉字是方块字,有
和
之分。前者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和“指示字”。
(2)我国古乐调有七音,其中
(乐调)声调悲凉;而
(乐调)则能表现高昂或者激愤的情绪。
(3)《战国策》又称作
,它的体例是
;《左传》的体例是
;《史记》的体例是
。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