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种树种不好的两类人是怎么做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7 07:4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家于郑州,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文     属:撰写
C.深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寻检     恣:任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漂泊十多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领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米面。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节选自《宋史·鱼崇谅传》)P6162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B.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C.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D.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魏帅杨师厚    卒:去世
B.囚节度使归庄宗  款:诚恳
C.秦王从荣为记室  表:上书表
D.讫太祖朝不起:起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C.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D.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说明:第⑵句出自课文《游褒禅山记》)
(1)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端,又字履善,古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宋在位久,政理浸息,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威。帝亲拔为第一。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上书“乞新宋臣。以一人心”。不报,即自免归。后迁至刑部郎官。宋臣复入为都知,天祥又上书极言共罪,亦不。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遂移漳州,乞入卫。

江西室慰使李恒遣兵援赣州,而自将兵攻天祥于兴国。天祥不意恒兵独至,乃引兵走,至空坑,军士皆清,天祥妻妾子女皆见执。时赏坐肩舆,后兵问谓谁,时赏曰“我姓文”,众以为天祥,禽之归,天祥以此得选去。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押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日:“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论曰:自古志士,欲大义于天下者,不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见在柙,百计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迁至刑部郎官 稍微
B.天祥又上书极言其罪,亦不 回复
C.欲大义于天下者 通“伸”,伸张
D.百计之,终不可得 驯服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众以为天祥,禽之归  屈心抑志兮
B.言者力赞从天祥请    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C.不成败利钝动其心    背绳墨追曲兮
D.是其所欲有甚生者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B.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思/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C.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D.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亦作“对册”,古代被召见或应考的人对于皇帝所问有关治国策略的回答。
B.肩舆,即轿子。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平路也以它为代步工具。
C.汗青,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D.德佑,古代帝王的年号,般皇帝都有一个年号,如崇祯、嘉靖、世祖等等。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年轻有为,展现非凡才能。他二十岁中进士,在回答皇帝的策问时侃侃而谈,得到皇帝赞赏,被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
B.文天祥敢于直言,嫉恶如仇。他对宦官劝说皇帝迁都的事情极力反对,多次请求皇帝治罪,甚至不惜以自免官职为代价。
C.文天祥誓死不降,表现民族气节。他对弘范劝其做宰相始终不为所动,对在燕所给的优厚待遇置之不理,始终不屈服。
D.文天祥视死如归,决不苟且偷生。他觉得自己所能做的事已经完成,主动请死,从容就义,是“所欲有甚于生者”的选择。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祥不意恒兵猝至,乃引兵走,至空坑,军士皆溃,天祥妻妾子女皆见执。
(2)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高颍字昭玄,自云渤海蔣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颍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年十七,周齐王引为记室。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以平齐功,拜开府。寻从越王盛击屠州叛胡,平之。高祖得政,素知颍强明,又***载:“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B.三军,我国古代指上、中、下或左、中、右或步、车、骑三军,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不同,亦可用于对军队的统称。C.幸,文中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幸”有“召幸”与“近幸”之分,前者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后者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D.有司,古代中央政府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文中用“有司”来泛指朝廷中各级官员。【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颎聪明敏捷。高祖在执掌北周大政时,因其能干聪明,擅长军事又多有谋略而重用之。
B.高颎有担当精神。朝廷危急,高颎辞母,仲方辞父,都体现了可贵的忠义与担当精神。
C.高颎深为皇帝倚重。高祖对高颖常呼其姓,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足见高颎深得髙祖的重视。
D.高颎直言敢谏。高颎以妲己祸乱殷商为鉴,劝谏晋王,冒着被晋王记恨的危险斩杀了张丽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
(2)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小题5】从吕诲、宋庠、高颎的故事中,你认为我国古代的谏官应该具有哪些品质?请简要概括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