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警敏能文,美风仪,善谈论。居父丧,哀毁逾礼。入太学,所与游皆天下名士。

钦宗嗣位,补承务郎,授鸿胪寺簿。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至是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只在吏手。赏既不明,谁肯自劝?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若功状已明而赏不行,或功同赏有轻重先后者,并置之法。”上从之。朝臣受伪命者众,肃请分三等定罪。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肃具言之,上以为然。

耿南仲得祠禄归,其子延禧为郡守,肃劾:“南仲父子同恶,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今日割三镇,明日截两河。及陛下欲进援京城,又为南仲父子所沮。误国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赐五品服。范讷留守东京,不战而逃。肃言:“讷出师两河,望风先遁,今语人曰:‘留守之说有四,战、守、降、走而已。战无卒,守无粮,不降则走。’且汉得人杰,乃守关中,奔军之将,岂宜与此。”讷遂罢。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肃在谏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纳。

会李纲罢,肃奏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身徇国者。’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居家。绍兴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

(节选自《宋史·邓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B.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C.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D.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侍,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B.“祠禄制”是两宋特有的职官制度,起初是专门提供给高官的一种福利政策,相关官员无职但食俸禄。
C.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 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D.仕版,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亦借指仕途或官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肃才华出众,在太学时结交的都是天下名士;邓肃坚贞不屈,张邦昌建立伪政权时,他身在敌营,不肯同流合污,奔赴南京。
B.邓肃遇事冷静,心思细致。被扣留金营的五十天,他借机了解敌情,认为金国赏罚分明。于是建议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来规范赏罚制度,得到皇上许可。
C.邓肃忧国忧君。他指责范讷不战而逃,弹劾耿南仲父子误国;曾在三月之内上书二十多个奏章抗命,所进谏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纳。
D.邓肃正直敢言。李纲被罢兔时,邓肃含蓄地批评皇帝出尔反尔的行为,认为责罚过于严苛,而且免去其职务于时局不利,因此惹恼当政者,也被罢免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
②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赐五品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9:29: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迁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选为大理少卿,俄拜右谏议大夫。

许王元僖尹开封,又为判官。王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鞫于府。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诏推君。”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曰:“取帽来。”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安可在堂上对制使?”即下堂,随问而答。左迁卫尉少卿。会置考课院,群官有负谴置散秩者,引对,皆泣涕,以饥寒为请。至端,即奏曰:“臣前佐秦邸,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今有司进退善否,苟得颍州副使,臣之愿也。”太宗曰:“朕自知卿。”无何,复旧官,为枢密直学士,逾月,拜参知政事。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己。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B.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C.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D.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是一种变相的世卿世禄制度,荫补官员与其他途径出身的官员共同构成了封建官僚队伍。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C.薨,《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后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文中的许王为诸侯,故用“薨”。
D.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常见庙号,庙号始于秦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忠心为主,目光长远。太宗征讨河东之时,命令廷美居守京师,吕端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替太宗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吕端敏悟好学,遇事沉稳。他年少时敏捷聪悟爱好学习,后来出使高丽,暴风吹折了船的桅杆,船员们惊惧害怕,吕端读书还像在房间中一样。
C.吕端低调谦和,谨慎稳重。和寇准轮流执掌宰相事务时,同朝的大臣在上奏及回答皇帝的问题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D.吕端心胸豁达,为人正直。李惟清从掌管枢密改任御史中丞,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就交结一些人来中伤吕端,但吕端对此襟怀坦荡,毫不在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鞫于府。
(2)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昇州。陛辞,有旨,民事有不便者,许骑置以闻,赐钱二十万。代还,会征太原,召见行在,授著作郎,加左拾遗。未几,迁都官郎中,入为翰林学士,擢参知政事。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时皆服其量。蒙正质厚宽简,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俄丁内艰,起复。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日:“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遣,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许,许国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选自《宋史·吕蒙正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B.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C.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D.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即“行在所”,原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即京都。以后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B.左拾遗,谏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净机构。
C.一纪,古代天文学认为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十二年,故称十二年为一纪。
D.起复,这里指的是官员开缺、革职或因有病康复后,朝廷再次起用担任官职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正进士出身,深受重视。他考中进士第一,授任监丞、昇州通判,上殿辞行时,皇帝有旨,允许他遇到难以处理的事务时,可以骑驿马上奏。
B.吕蒙正气量宏大,荐举贤能。他初入朝堂任参知政事时,受朝士嘲笑而不在意;他不谄媚,不附和,坚持推荐皇帝不认可但有才能的人出使北方。
C.吕蒙正质朴宽厚,为官清廉。作为新进宰相,很受开国元老赵普的推崇;对朝士送古镜以求教于他的事情,他笑着妙语拒绝,众人无不敬佩叹服。
D.吕蒙正坚持正道,敢于纠错。有不当之处的时政,必定坚持反对,如他做宰相时认为以前宰相之子首授郎官的惯例不妥,仅仅只授九品京官即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
(2)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时宰相蔡京方以爵禄钩知名士,良贵屹然特立,亲故数为京致愿交意,良贵正色谢绝。靖康元年,钦宗问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何、唐等四人不可用,他日必误社稷。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

除考功郎,迁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谓良贵曰:“旦夕相引入两省。”良贵正色对曰:“亲老方欲乞外,两省官非良贵可为也。”退语人曰:“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若士大夫受其牢笼,又何以立朝。”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到官两月,请祠。起为中书舍人。

会户部侍郎向子湮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故善子湮,是日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声曰:“子湮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良贵求去,既归,不出者十牟。李光得罪,良贵坐尝与通书,降三官。卒,年五十七。

良贵刚介清苦,壮老一节。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注俱欲妻以女,拒之。晚家居贫甚,秦桧讽令求郡,良贵曰:“良贵不敢为也。”其谏疏多焚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朱熹为之序。

(选自《宋史·潘良贵传》,有删改)

(注)王黼、张邦昌,当时朝廷权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B.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C.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D.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有庙号。
B.钧轴:钧以制陶(钧,制陶所用的转轮),轴以转车。比喻国家政务重任或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C.起居:宋史(起居郎)御殿则侍立,行幸则从,记录皇帝日常行动、所发命令及国家大事等。
D.请祠: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请求辞去官职的一种说法,相当于“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良贵有操守,有主见。宰相蔡京拉拢名士,通过潘良贵的亲戚朋友表达愿意和他交往的心意,被他拒绝。
B.潘良贵敢于直言。他大胆指出何、唐等人不能任用,否则,会误国。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他被贬官。黄潜善、汪伯彦厌恶他的话,改任工部。潘良贵因进言没有实行,请求离职。
C.潘良贵忠于国家。他请求朝廷清除奸臣,惩罚叛徒,威慑敌人;他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他建议养精蓄锐,恢复国家。
D.潘良贵不攀附权贵。他做博士时,权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被他拒绝;晚年在家很贫穷,秦桧暗示让他求官,也被他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
(2)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帝以为然。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对,言:“忠王①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帝嘉纳。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男。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进刑部侍郎,加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权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权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二年,拜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右正言曹孝庆论罢。咸淳元年,以旧职奉祠。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论劾,削一官。它日,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及而殁。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
注:①忠王,赵禥。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后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继位,即度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B.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 ∕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C.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D.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B.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殁,表示死亡。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如天子死称“崩”或“薨”,大夫死称卒。
D.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
B.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还劝谏皇帝要在宫中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忠王。
C.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
D.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皮龙荣精通《春秋》,且著有三十卷文集,还曾任度宗的老师;他不肯屈从于贾似道,也不同意柳岳封赠谥号的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
(2)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丁母忧,旧时指母亲去世,如果死者之子为官,要回乡为母守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论建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危稹请求朝廷免除漳州五千缗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意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
(2)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