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三年,神宗数有意复用,辄为当路者沮之。神宗移轼汝州,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曰:“安石须说。”
神宗崩,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敦。二人不相合,敦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轼谓敦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敦以为然,光赖以少安。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属:连接 |
B.辄为当路者沮之 沮:阻止 |
C.敦每以谑侮困光 困:使……困扰,为难 |
D.必以贱贤为累 贱:地位低下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十八岁,后也泛指成年。 |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隋唐始为六部之一,主要管理学校、科举及民族、外交事务。 |
C.御史,中国古代官名。秦朝开始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吏。 |
D.赠,古代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判断及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谁与守 宾语前置句 译为: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
B.轼庐于其上 状语后置句 译为:苏轼在城墙上搭了一间草庐居住 |
C.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 定语后置句 译为:又以为一些不利的事不敢说给百姓听 |
D.见鄙于蜀先主 被动句 译为:被蜀先主鄙视 |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3)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