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
A.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
B.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C.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
D.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4 08:4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希得,字逢原,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名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为通判也。

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又言:“财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费,以实军储,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岂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哉!”又条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

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为国计也。”

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乃言用人才、修政事、治兵甲、惜财用四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会星变,上疏引咎,乞解机务。度宗即位,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授参知政事。以言罢,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谭州、湖南安抚使,以疾甚,辞,乃仍旧职奉祠。寻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

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蜀之亲族姻旧相依者数十家,希得廪之终身,昏丧悉损己力,晚年计口授田,各有差。

(节选自《宋史·姚希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B.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C.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D.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又称“六艺”,是《诗》《书》《礼》《易》《春秋》《乐》的合称,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参知政事”是宋代的一个常设官职,职权相当于副宰相,设置这一官职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致仕”在古代专指官员辞官或者退休,“乞骸骨”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D.“卒”指大夫死去。古人通常称天子死为崩,公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庶人死则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希得读书勤奋刻苦,学而优则仕。姚希得进士及第,待次期间精研诸子百家学说;蜀地遭兵难时他负责军需调度,后来调任嘉定府司理参军。
B.姚希得理政颇有政绩,在担任蒲江县知县的时候能安抚豪绅扶助弱者,把难以治理的县治理得很好。
C.姚希得才能杰出,深得皇帝信任。姚希得条陈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提出用人、修政、治军、惜财四事,皇上都认为可以付诸实施。
D.姚希得做官恪守职责。无论身处何处做官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在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时正赶上星相变化,于是上书引咎辞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
(2)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小题1】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D.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小题2】下列对文段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古代最高爵位名,也用来尊称长辈男子或年老的人。
B.“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五官。
C.“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
D.“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也泛指骑马的人。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B.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2)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徽①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②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饘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浚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曰:“王室方复,廥③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汉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有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杜让能将兵诛讨,徼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注】徽:指牛徽。②柅(nǐ):止,遏制。③廥(kuài):仓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B.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C.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D.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
B.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占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C.诸侯,古代帝王的兄弟子侄的统称,文中“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
D.蓍龟,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 来指代占卜,此词也可以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中的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
B.牛徽恪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直至送父下葬后才赴任。
C.牛徽心忧国事。张濬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亏空,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诸侯和睦相处,以巩固边防。
D.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饘饮奉蔚,留信宿去。
②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建安二十二年)夏,四月,语魏王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六月,魏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冬,十月,命魏王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魏以五官中郎将丕为太子

初,魏王操娶丁夫人。无子;妾刘氏,生子昂;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王使丁夫人母养昂。昂死于穰,丁夫人哭泣无节,操怒而出之,以卞氏为继室。植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赡,操爱之。操欲以女妻丁仪,丕以仪目眇,谏止之。仪由是怨丕,与弟黃门侍郎廙及丞相主簿杨修,数称临菑侯植之才,劝操立以为嗣。修,彪之子也。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尚书仆射毛玠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东曹掾邢颙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察之。”丕使人问太中大夫贾诩以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丕从之,深自砥砺。它日,操屏人问诩,诩嘿然不对。操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操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操尝出征,丕、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操亦悦焉。丕怅然自失,济阴吴质耳语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咸歔欷,于是皆以植多华辞而诚心不及也。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说,故遂定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卞夫人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喜,夫人当倾府藏以赏赐。夫人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操,操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最为难。”太子抱议郎辛毗颈而言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其女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宜惧,而反以为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久之,临菑侯植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操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植妻衣绣,操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资治通鉴-汉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B.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C.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D.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是西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三个年号,这个时期朝廷的政治大权先后由董卓和曹操所掌握,皇权被架空。
B.太子,在两汉可指皇帝或诸侯王的继承人,但惟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
C.宗庙,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古礼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得设庙。
D.《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东周到五代后周16朝的历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时,已经掌握朝政大权。汉献帝允许他可用皇帝专用的旌旗,出入同帝王一样称警跸,即实行戒严和清道,正是他权倾朝野的体现。
B.曹丕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一开始形势不利。因为他曾劝止父亲把女儿嫁给丁仪,把丁仪丁廙逼到了曹植阵营,幸好有崔琰等人竭力劝诫曹操。
C.曹丕能顺利登上太子之位,离不开谋臣帮助。如贾诩不但告诉他要巩固地位需要发扬德性和气度,还直接劝告曹操吸取袁绍和刘表的教训。
D.曹植最终在争夺战中落败,与性格缺陷有关。他做事任性,言行不加掩饰,不像曹丕善于博取周围人的好感,他还乘车在驰道行驶,激怒了曹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辞,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咸歔欷,于是皆以植多华辞而诚心不及也。
(2)植妻衣绣,操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