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之推

名实篇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蛛丽,则影必美今不修身而求全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跃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伸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燕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格也!交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养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责,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苦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般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

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凭,益不精励。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费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此见思。”民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远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让名也  谦
B.疑彼制作,多非机杼   命意,构思
C.民称之  或许
D.此费日广,不可常周  做到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容色蛛丽,则影必美    吴之民方痛心
B.忘名,体道合德 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但察未熟耳    蚓无爪牙
D.此见思 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就像在山崖边走路,因为脚旁没有余地,往往会从山崖上摔下去。
B.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他的一些诗文,恐怕并非他自己创作,于是设宴叙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C.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意在通过勉励世人立名来获得与名相符的实际内容。
D.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加以体恤,当他升官以后,他的本性暴露出来,不愿再继续把体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于是功绩被毁。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2)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8 11:51: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
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 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B.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C.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D.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号,古代帝王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主要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拟定,有专门的的《谥法》为依据。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王安石为王文公。
B.揖,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之一。古人作揖,根据对象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的,推手时稍微向下,叫土揖;对异姓,指有婚姻关系的,则用时揖,平推手;对同姓,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高举。
C.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D.江表,代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长江以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还可用江东、江左、江南等代指长江以南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分给了自己的族人;别人借欠父亲的钱款,他不但不索回,还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部烧掉。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善明,平原人,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線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刻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诵善明日:“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春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事内,不能自援。伯父弥之起义背文秀。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新关奔北海。文秀既降,除吾明为电骑校,出为海陵大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損杂果,遂其利。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食,哀成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期将军、巴西梓渡二那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溢阳请,见许。朝廷多善明心事。元初,遺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患绍使虏,赎得母还。沈做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做之暗千兵,人烹。之太.灭,越叶岂久?”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之,虽复张良、陈平,适知此耳。”仍迁散常待,顿后军将军、太时右司马。齐台建,为右卫将军,痍不拜。司空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持,距得使学松、乔邪?”善明日:“我本无宦情既走知己所以力驱驰愿在中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鄱怀既中不敕昧子富责矣。”太祖践作,以善明勋诚,封新洤伯,邑五百户。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划削。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溥殡。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謚烈伯。

(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B.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C.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D.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昧于富贵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原为中央对地方行使监督和控制的监察官员,后演变为地方军事和行政长官。
B.郭,本义是指在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郭,外城称为城。
C.持丧,护丧;服丧。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是严格按照亲硫远近来制定的。
D.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即位、登基。亦作“践胙”“践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善明少有オ气,淡薄功名。刘善明年少时就有名气,但拒绝刺史见面的要求;后来又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右卫将军的职务。
B.刘善明熟请敌情・分析准确。刘静明对沈收之叛乱一事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在乱事平定后,太祖认为张良、陈平再世,也不过如此。
C.刘明事母至孝,深得同情。刘善明因为母亲被北虏迁到桑乾很是悲衰,获得同僚理解,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赎回母亲。
D.刘明决策果断,生活简单。青州沈文秀叛乱时刘善明果断带领门宗三千人连夜出关;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住的舍很简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普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2)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章篇

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江南号为“詅痴符”。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誂撇邢、魏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赞说,便击牛酾酒,招声誉。其妻明鉴妇人也,泣谏之,此人叹曰:“才华不为妻子所容,何况行路!”至死不觉。自见之谓明,此诚难也。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河之清乎。

齐世有席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嘲刘逖云:“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席笑曰:“可哉!”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辞与理竟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

时俗如此,安能独违,但务去去甚耳。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希。

古人之文,宏才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声誉 延:扩展
B.慎勿心自任  师:以……为师
C.亦河之清乎  俟:等待
D.但务去去甚耳 泰:奢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泣谏之/涂有饿莩不知发B.实吾希/出则不知如往
C.当衔勒制之/但刘日薄西山D.贤往昔多矣/其制稍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推认为缺乏才思的人就不应勉强自己创作诗文,然而有不少无才之人却常常自认为自己的文章清新华美,甚至拿这些文章供他人欣赏,不免被世人耻笑。
B.第三段中席毗和刘逖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意见,他们都赞成优秀作品应该内容形式兼备的主张。
C.颜氏主张文章要有俊逸之气,但不能任其肆意而行,也需有所节制,同时他认为作文应向古人学习,只是古文年代过于久远,文风略嫌简朴。
D.本文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独特的朴实风格,形成了一种“不雅不俗”的新文体,可见颜氏为改变当时浮夸文风作出的努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 世 相 承 趋 末 弃 本 率 多 浮 艳 辞 与 理 竞 辞 胜 而 理 伏 事 与 才 争事 繁 而 才 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
(2)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