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使领郡钱谷计。以廉称,察廉为河南大守丞。用宽和为名。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祢平。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积三岁乃出。上擢霸为扬州刺史。以贤良高第为颍川太守。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支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内。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B.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C.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D.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钱,缴纳钱财,下文“入谷”义为纳谷于官府,汉有以入钱入谷买官的传统。
B.同产,同母所生,亦指同母所生者。文中黄霸因亲兄弟犯罪而被罢免侍郎谒者。
C.高第,考试及考核官吏成绩优秀。黄霸因品德贤良、考核成绩优秀担任颍川太守。
D.邮亭,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看起来像一个亭子,所以称为邮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爱好学习,有所追求。他年少时就学习法律条令,喜好为官;后来与夏侯胜一起被下交给廷尉去审罪,在狱中他求教夏侯胜学习了《尚书》。
B.黄霸为官廉洁,宽和公平。掌管沈黎郡的钱、谷出入,因廉洁被称道;明知夏侯胜有大不敬的言行,却从不检举弹劾;为廷尉正,被认为判案公平。
C.黄霸注重教化,明于治政。他制订条令教则,由各方父老、基层小吏颁行于民间;与官吏民众交谈时,反复推求,掌握很多隐秘之事,以资参考。
D.黄霸体恤百姓,关怀属下。他任颍川太守时,让邮亭乡官养鸡、猪,以赡养贫苦之人;不愿因老病辞退属下,治内户口逐年增长,治绩为天下第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2)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30 09:3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意不在错也。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之!”

(节选自《汉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忍见祸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诸侯 适:通“谪”,贬谪。
C.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  恨:痛恨。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B.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C.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D.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也   行:长辈
B.私胜曰   候:拜访
C.恐前语   发:泄露
D.虞常果张胜 引:带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汉亦留之相当 作《师说》贻之
B.厚赂单于    相如持璧却立
C.常能汉伏拏射杀之    公我献之
D.于使卫律治事 则或咎欲出者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4】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 )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④引佩刀自刺
⑤武气绝,半日复息 ⑥单于壮其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
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母曰窦皇后。后七年六月,文帝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减耆欲,不受献,罪人不帑,不诛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也。既不敏,弗能胜识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

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举兵反。遣太尉亚夫、大将军窦婴将兵击之。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追斩吴王濞于丹徒。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自杀。夏六月,诏曰:“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今濞等已灭,吏民当坐濞等及逋逃亡军者,皆赦之。楚元王子艺等与濞等为逆,朕不忍加法,除其籍,毋令污宗室。”

九月,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黃金二斤,吏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二月癸酉,葬阳陵。

(节选自《汉书·景帝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B.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C.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D.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 者辄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称谓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B.丁未,在此表示干支纪年,十二天干、十地支依照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C.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D.太尉,始于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秦时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帝崇敬先帝。他曾下诏表示高祖皇帝圣明如日月经天,而祭祀的乐舞却不相称,应为他做《昭德》之舞,以彰明其美德。
B.景帝善于用人。吴王刘濞等诸侯王举兵造反,即七国之乱,景帝遣周亚夫、窦婴领兵征讨,平定了叛乱。
C.景帝心怀仁慈。七王之乱后对受牵连的吏民及逃亡的士卒不以连坐之律追究,一律赦免,并且留下遗诏在他死后遣散宫人各归其家,免除终身徭役。
D.景帝勤勉治国。文中多次颁发诏书,涉及礼乐教化、安顿吏民、减轻刑罚、劝勉农桑,对当时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2)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元狩六年薨。

(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B.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C.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D.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中,秦汉时,侍中为少府属下言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季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季、叔。称排行第三的叔叔为学父。
D.元狩是汉武帝的第四个年号。汉武帝取此名的一个原因是汉朝对匈奴大规模反击的进行。狩。有征伐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因为善于骑马射箭,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大将军奉皇帝的命令,拨给他一批精壮士卒,让他担任票姚校尉。
B.许多老将率领的兵马不如霍去病的,他自己也骁勇善战,敢深入敌区,曾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很多敌人。
C.单于对浑邪王驻守在西面但多次被汉军打败十分愤怒,浑邪王损失了几万士卒,都是遭到骠骑将军的打击。他想把浑邪王召来杀掉。
D.霍去病机智应变,阵前平定板乱。浑邪王和休居玉等商量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休居王反悔。霍去病冲入匈奴军营,杀死要逃的八千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2)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