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使领郡钱谷计。以廉称,察廉为河南大守丞。用宽和为名。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祢平。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积三岁乃出。上擢霸为扬州刺史。以贤良高第为颍川太守。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支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内。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B.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C.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D.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所易新吏又未必贤/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钱,缴纳钱财,下文“入谷”义为纳谷于官府,汉有以入钱入谷买官的传统。
B.同产,同母所生,亦指同母所生者。文中黄霸因亲兄弟犯罪而被罢免侍郎谒者。
C.高第,考试及考核官吏成绩优秀。黄霸因品德贤良、考核成绩优秀担任颍川太守。
D.邮亭,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看起来像一个亭子,所以称为邮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爱好学习,有所追求。他年少时就学习法律条令,喜好为官;后来与夏侯胜一起被下交给廷尉去审罪,在狱中他求教夏侯胜学习了《尚书》。
B.黄霸为官廉洁,宽和公平。掌管沈黎郡的钱、谷出入,因廉洁被称道;明知夏侯胜有大不敬的言行,却从不检举弹劾;为廷尉正,被认为判案公平。
C.黄霸注重教化,明于治政。他制订条令教则,由各方父老、基层小吏颁行于民间;与官吏民众交谈时,反复推求,掌握很多隐秘之事,以资参考。
D.黄霸体恤百姓,关怀属下。他任颍川太守时,让邮亭乡官养鸡、猪,以赡养贫苦之人;不愿因老病辞退属下,治内户口逐年增长,治绩为天下第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2)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30 09:3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子卿。天汉元年,武帝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会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张胜许之。其一人夜亡,告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皮常,欲因此时降武。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旄尽落。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武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来归明年,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宣帝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甚优宠之。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B.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C.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D.武素与桀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20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
B.“斥候”,古代的侦察兵,据传起源于汉代。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重要的兵种。
C.“节”,文中指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之为凭证。
D.“望”,我国古代每月第一天叫“望”。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面对卫律的逼降,他义正词严。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复举剑拟之”。
B.苏武出使匈奴,表现出不屈的民族气节。苏武到匈奴后,因突发变故,被扣幽禁,他两次自杀,只为捍卫国家尊严。
C.苏武为了完成使命,历经磨难而不屈。单于想让苏武投降,就把他关在一个大地窖中,苏武不屈服,用绝食来反抗。
D.苏武节操显著,他晚年得到优厚对待。他历经磨难,终于回到了汉朝;汉昭帝死后,汉宣帝让他做了右曹典属国,优待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④,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④浚(jùn)稽山:在今蒙古喀尔喀境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人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
C.“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
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施腐刑下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
(2)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文,完成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 阳宫,扶辇下,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B.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C.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D.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   除:殿阶
B.子卿不欲降,何以陵     过:过错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栽培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劝降采用文雅的方式,在饮酒叙谈之中,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李陵劝降采用攻心法,先以苏武父兄之死指出汉朝的薄情,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又以人生苦短,应享受荣华富贵相劝,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劝降内容经过深思熟虑,显得理由充分,说服力强。
C.面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D.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义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同类题4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赐爵列侯,剖符世世不绝,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迁为太尉,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
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脸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摘编自《汉书·卷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迁” 古代指升官。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擢、拜、除、署等。
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也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C.薨,指诸侯死。古人讳言“死”以专称代替,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D.谥,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根据其平生功过给予的褒贬称号,如“文”“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祖先是卷人,后迁徙到沛,以编织竹器为生,常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以养家糊口。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入关灭秦,还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墓木讷刚强,质朴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汉高祖据此认为可以把大事托付给他。
D.周柏位高权重,仕途顺利。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多位皇帝的倚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2)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B.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C.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D.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又叫驾崩,古代专指皇帝死亡。
B.祭酒:古代祭祀时,必先推年高有德者举酒以祭。后即称年高有德者为“祭酒”。
C.神爵,是皇帝所用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D.单于,是汉人对少数民族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就让苏武在匈奴生的儿子通国回到汉朝后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2)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