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王鬷,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既长,状貌奇伟。举进士,真宗见而异之。使契丹还,权三司户部判官。上言:“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灾歉,民不堪,请绝土木之不急者。”改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还为三司盐铁副使。

时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方用事,建言京师贾人常以贱价居茶盐交引,请官置务收市之。季良挟章献姻家,众莫敢迕其意,鬷独不可,曰:“与民竞利,岂国体耶!”事竟寝。后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安抚淮南,累迁刑部。

益、利路旱饥,为安抚使,知益州赈济。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及旦,人莫知也。其为政有大体,不为苛察,蜀人爱之。

天圣中,鬷尝使河北,过真定,见曹玮,谓曰:“君异日当柄用,愿留意边防。”鬷曰:“何以教之?”玮曰:“吾闻赵德明尝使人以马榷易汉物,不如意,欲杀之。少子元昊方十余岁,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貌异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以为然也。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克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未几,得暴疾。赠户部尚书,忠穆。

鬷少时,馆礼部尚书王化基之门,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果如所言。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减)

①交引:宋代官府准许商人在京师或边郡缴纳金银、钱帛、粮草,按值至指定场所领取现金或某些商货运销的凭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
B.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
C.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
D.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判官,宋代官职名称,掌理全国的土地、户口、钱谷、财赋等方面的事务。
B.戎人,古代中原地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与南、东、北少数民族并称四夷。
C.卒,我国古代根据社会地位,对“死亡”的称谓由高到低依次为薨、崩、不禄、卒。
D.谥,即谥号,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鬷少有孝心,相貌奇伟。王鬷七岁丧父,因哀伤过度而损毁身体,超过常人;长大后相貌奇伟,连真宗见到他后都觉得奇特。
B.王鬷为政从简,颇受爱戴。王鬷为政识大体,不繁琐,主管益州赈济之时,快速处理士兵作乱,因此一举,蜀地百姓都爱戴他。
C.王鬷不畏权贵,正直敢言。马季良执政时要求官府专门收购茶盐交引,众臣不敢言,只有王鬷认为此举不符合国家体统并使此事搁置。
D.王鬷未纳善言,受到责罚。曹玮曾提醒王鬷留意边防,警惕元昊的野心,可惜王鬷并未采纳、重视,后元昊反叛,王鬷受到责罚。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文语句。
(1)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灾歉,民不堪,请绝土木之不急者。
(2)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克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0 11:4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公鼎,渤海人。统和间,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因家于大定。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大公鼎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 豪右:豪强大户,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
B.罢役,水亦不为灾 罢役:工程完毕。役在句中指劳役。
C.拜中京留守,乘传赴官    乘传:乘坐驿站的驿车。传,指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
D.公鼎累表乞归    累表:多次呈上表文。表,指文章的一种,是指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小题2】下列对原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B.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C.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D.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公鼎爱国爱民,多行惠政。大公鼎担任沈州观察判官期间,多次上奏朝廷,减省徭役,还鼓励农业生产,修建学校,百姓诚服,得到教化。
B.大公鼎善于体察民情,反对扰民政策。当时有人以张网捕鸟为名,为害百姓。时间久了,百姓无法忍受。大公鼎向上申奏,皇上当即下令禁止在田间张网捕鸟。
C.大公鼎宽恕待民,施政效果卓著。当时盗贼充斥,大公鼎给主动请求改过自新的盗贼凭证,让他们归家恢复旧业,境内也很快安定下来。
D.大公鼎忠君爱国,一生为民。在祈求退休之际,他还想平定张撒八发动的叛乱,但因没有力量而没有成功,以致忧愤成疾。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
(2)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悌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徒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烈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注:①武成庙:专门祭祀历代良将的庙字。②天申节:南宋高宗的生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B.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C.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D.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又称“殿试”、“御试”、“廷对”等,是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B.孝悌:孝,指敬爱兄长;悌,指善事父母。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淳熙:是南宋孝宗赵音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以用来表示年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中尊崇孝悌之礼。廷试时,黄中讲孝悌感动了皇帝;凡是乡里晚辈前来拜见,黄中一定用孝悌之礼教育他们。
B.黄中性格刚正不阿。尽管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但也得到了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C.黄中深得皇帝优待。黄中辞官后六年,皇上驾临讲筵时还询问关心黄中的身体状况,并召唤他入朝,慰问非常优厚。
D.黄中遇事淡定不慌。敌人已经到了长江边,朝廷大臣争着遣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黄中镇定平静。等到敌人退走,大家惭愧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
(2)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
【小题5】黄中心系国家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征东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县,遂为县人。池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乃开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便。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进士,当试殿庭而报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争瘗金银逃山谷间。令闾丘梦松假他事上府,主簿称疾不出,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辞不就,朝廷固授之。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会诏百官转对,池言:“唐制门下省,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非所以防过举也。”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徙知晋州,卒。子旦、光,从子里。光自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B.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C.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D.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B.上元,节日名。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C.门下省,官署名。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后与尚书省、中书省合成“三省”。
D.从子,侄儿。古时统指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后来人们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池生性淡薄,孝心可嘉。他早年把数十万家资让给各位叔伯,长大后也不讲究吃住,举进士时母亲去世,号恸而归。
B.司马池为官有方,处事得当。蜀人妄传谣言,导致富人逃到山谷,县令、主簿都借故推脱,他主政县事,安抚民心。
C.司马池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曹利用被贬官,只有他敢于直言;应对诏问,直陈部门之间配合不当,有违古制。
D.司马池心胸坦荡,宽容大度。他被江钧、张从革以处事不当为由弹劾而遭降职,后来他并未因此报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
(2)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宇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B.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C.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D.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B.“嘉祐二年”是以皇帝年号纪年,“嘉祐”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
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期,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D.“太守”,战国时称郡守,汉改称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苏轼未成年时,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2)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