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木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渠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仝坐告者嘉贞辞曰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栽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日/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同样如此,却遭到张说的反对。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2 09:4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帝恶其专,亦赐士干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充宋、亳、颍节度使 充:担任
B.其后杀帅长,大钞劫 钞:钞票
C.常月织纯一端 端:布帛的长度单位
D.遣奴持刀绐为吊     绐:假装、欺骗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对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因伏地歔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立归,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
未几,突厥至便桥。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太宗闻而嘉叹,拜广州都督。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由是数怨叛。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尝至贪泉,叹曰:“此吴隐之所酌泉也。饮一杯水,何足道哉!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遂毕饮而去。在职数年,甚有惠政,卒于官。
(选自《旧唐书·忠义传》)
【注】①隐太子建成:李建成为唐高祖李渊长子。其弟李世民即位后,追赠为 “隐太子”。   ②贪泉:据《晋书·吴隐之传》记载,广州城外二十里外有水曰贪泉,人饮其水起贪心,即廉士亦贪。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太宗数之曰 (2)潜为间构
(3)拜广州都督 (4)安能易吾性乎
【小题2】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B.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
C.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
(2)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
【小题4】引文第一段主要表现了冯立的品格。
【小题5】作者描绘冯立在贪泉前的言行其用意是: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侍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阯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再报,语益奇,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宇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
B.檄,又称檄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文中作动词,是声讨之意。
C.都督,本为统领之意,后演变为军事长官名,兴于三国,民国初演变为各省军政长官。
D.《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自幼聪明,智力超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时就写了《汉书指瑕》,指陈颜师古注释中存在的问题。
B.王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朝廷每有庆典大事,他都能写出精美的颂文;滕王阁宴上,更是一挥而就,创作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C.王勃傲视权贵,因此得祸。对于王子们的斗鸡游戏,他异常反感,写了一篇檄文声讨,也因此得罪高宗,被赶出王府。
D.王勃兴趣广泛,著述颇丰。曾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的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另有《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慎矜,隋齐王昧曾孙。父隆礼,善检督吏,以严辩自名。年九十馀,以户部尚书致仕,卒。
慎矜沉毅任气,健而才。初为汝阳令,有治称。隆礼罢太府,宰相以慎矜得父清白。
帝喜,擢慎矜监察御史,知太府出纳,被眷尤渥。慎矜迁侍御史,知杂事,高置风格。始议输物有污伤,责州县偿所直,转轻赍入京师,自是天下调发始烦。天宝二年,权判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太府出纳如故。于时李林甫用事,慎矜进非其意,固让不敢拜,乃授谏议大夫、兼侍御史,更以萧谅为中丞。谅争轻重不平,罢为陕郡太守。林甫知慎矜为己屈,卒授御史中丞,兼诸道铸钱使。
韦坚之狱,王供等方文致,而慎矜依违不甚力,供恨之,虽林甫亦不悦。供父与慎矜外兄弟也,故与拱狎。及为侍御史,繇慎矜所引,后迁中丞,同列,慎矜犹以子姓畜之,拱负林甫势,滋不平。会慎矜擢户部侍郎,仍兼中丞,林甫疾其得君,且逼己,乃与供谋陷之。
始,慎矜夺拱职田,辱诟其母,又尝私语谶书,拱衔之,未有发也。供乃与林甫作飞牒,告慎矜本隋后,蓄谶纬妖言,与妄人交,规复隋室。帝方在华清宫,闻之震怒,收慎矜尚书省.诏刑部尚书萧炅、大理卿李道邃、殿中侍御史卢铉、杨国忠杂讯。铉遣御史崔器索谶书,于慎矜小妻卧内得之,诟曰:“逆贼所固密,今得矣!”以示慎矜,慎矜曰:“它日无是,今得之,吾死,命矣夫!”温又诱敬忠首服诘言,慎矜不能对。有诏杖敬忠,赐慎矜死,籍其家,子女悉置岭南。
慎矜兄弟友爱,事姊如母,仪干皆秀伟,爱宾客,标置不凡,著称于时。宝应初,慎矜复官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宰相以慎矜得父清白(以:认为)
B.责州县偿所直(直:价值,价钱)
C.而慎矜依违不甚力,供恨之(恨:遗憾,后悔)
D.逆贼所固密,今得矣(:放置,安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任免升降官职有专用术语,“擢”“迁”指升迁,“权”“知”指暂代官职。
B.京畿,国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西汉分治京畿地区的三种职官或其所辖地区合称“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C.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预决吉凶的隐语、图记;纬是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
D.尚书省,唐代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辖吏、礼、刑、户、工、兵“六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慎矜清廉有才干。他担任汝阳县令,像他的父亲那样清正廉洁,有善于治理的名声,宰相因此举荐他,皇帝特别恩宠他。
B.杨慎矜为朝廷着想。他担任监察御史、主持杂事时,提议上交物品中如果有污迹和损伤的,各州县要赔偿。
C.杨慎矜豪侠仗义。他不与王供等人配合去给韦坚罗织罪名,得罪了王供和李林甫,后被李林甫和王供密谋陷害。
D.杨慎矜有先见之明。他强取过王供的职田,辱骂过王供的母亲,还私下议论过谶书,所以被诬陷下狱时他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慎矜犹以子姓畜之,供负林甫势,滋不平。
(2)慎矜兄弟友爱,事姊如母,仪干皆秀伟,爱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