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侍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阯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再报,语益奇,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宇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
B.檄,又称檄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文中作动词,是声讨之意。
C.都督,本为统领之意,后演变为军事长官名,兴于三国,民国初演变为各省军政长官。
D.《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自幼聪明,智力超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时就写了《汉书指瑕》,指陈颜师古注释中存在的问题。
B.王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朝廷每有庆典大事,他都能写出精美的颂文;滕王阁宴上,更是一挥而就,创作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C.王勃傲视权贵,因此得祸。对于王子们的斗鸡游戏,他异常反感,写了一篇檄文声讨,也因此得罪高宗,被赶出王府。
D.王勃兴趣广泛,著述颇丰。曾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的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另有《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9 11:3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新唐书·卷一五八·列传第八十三·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C.“表”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与用来弹劾的“章”一样,都是一种文体。
D.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C.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乾元二年,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

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

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廷议数日,方从岘奏,全活甚众。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酉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B.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C.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D.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也称作“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
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多次升迁,因为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B.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全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
C.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宰相元载等违反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
D.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尽数免除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2)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同类题3

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 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 ③〔假〕宽恕,饶恕。 ④〔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李世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突厥是北方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最早游牧于叶尼赛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北山,以从事锻铁而著名。
B.古代置殿阁大学士,以阁在宫内,谓之内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称为入阁预机务,省称“入阁”。
C.京兆,指京畿地区。唐代的国都为长安,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设京兆尹来管辖。
D.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炀帝始建尚辇,为殿内省六局之一,后改为奉御,唐、宋沿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在旁边随声附和,太宗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宇文士及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了气。
B.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李世民即位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里谈话。
C.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兄弟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宇文化及谋逆弑杀隋帝,不肯投靠李渊而失败;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D.宇文士及担任奉御时与时任殿中少监的高祖交往密切。高祖亲写诏书邀请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公开派家童赴长安进献金环表明心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2)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同类题4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为吐蕃所执,死焉。
②时隋婴孺,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不为屈。韦夏卿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
③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进承旨学士,迁兵部侍郎。
④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赠太保,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
注释:①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②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处。③报聘:一种外交礼节。为答谢邻国的来访,而前往该国访问。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时隋婴孺,长   (2)韦夏卿其节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隋怡然坐
A.放纵B.店铺C.扩展D.陈列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其非实
A.诋毁B.计算C.资财D.疾病
【小题4】第④段中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B.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C.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D.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小题5】把第④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小题6】根据文意,概括路隋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小题1】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B.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C.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D.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举行成人冠礼后才起的。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顺序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
C.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D.门下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审查国家的重要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