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B.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C.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D.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草,指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B.服阕,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这里指李密为祖母守丧期已经结束。
C.洗马,即“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官职。
D.从事,指任职。与《<张中丞传>后序》“愈尝从事於汴、徐二府”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身世坎坷。在他年幼时,父亡母改嫁,他感念双亲,思念至深,忧思成疾,只有祖母抚养他。
B.李密好学聪敏。他经常学习得忘记了疲劳,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孔子的著名弟子子游和子夏。
C.李密思考问题深入。他认为齐桓公与安乐公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相同,都是因为正确任用人而成功,错误任用人而亡国。
D.李密为人耿直。他为官清廉且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他在皇上面前写诗表达自己的不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6 12:0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说,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注)文帝:和下面的武帝分别指司马昭和其子司马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B.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C.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D.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口不臧否人物”中“臧否”与诸葛亮《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中的“臧否”含义相同。
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来成为官署属员的通称,表官署属员的词语还有“曹”“属”等。
C.九赐,是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文中“让九赐”是司马昭辞让帝位的委婉说法。
D.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的坐姿,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刺秦失败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又喜好饮洒,善于弹琴,高兴时经常不顾自己的形象,很多人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也因此害苦了自己甚至获罪,不过后来被授予了官职,不久又得以提升。
C.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几次恸哭吐血,因过于哀痛而瘦骨如柴,以致得病差点丢了命。
D.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而对于朋友则用青眼相看,尽管因此遭到嫉恨,可文帝总是保护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2)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人也。出自寒素,雅志公亮。仕魏,历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多所纠正,皇帝惮之。出为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入为司隶校尉,转尚书。时秦、凉为虏所败,遣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坐论功虚伪免官。后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坐讨吴贼虚张首级。诏曰:“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事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竟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山陵讫,封昌安县侯。
无康初,为太尉。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寻薨,谥曰元。
(选自《晋书·石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B.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C.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D.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A.受禅,文中指接受禅让。在中国古代,皇帝把帝位让给别人称为禅让。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C.爵土,官爵和封地,古代分封给皇室贵族或有功之臣的名位和土地。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鉴志高秉正,皇帝都忌惮他。石鉴出身于贫寒家庭,志趣高雅,对时政人事屡有纠正,皇帝都畏惧他,所以调遣他外出做官。
B.石鉴历任要职,其间多有反复。石鉴曾担任尚书左丞、尚书、右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尉等重要职务,其间也曾被降职甚至免职。
C.石鉴弄虚作假,很令朝廷失望。石鉴监督陇右军事时,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又因虚报战绩被治罪,皇帝对他很失望。
D.石鉴做事稳重,受到人们称赞。张劭率兵催促石鉴赶快出兵讨伐汝南王司马亮,但石鉴按兵不动,只是派人监视,事后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
(2)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著作郎。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初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廷尉卿,领著作。
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
(注)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元礼门为龙津”寓“鲤鱼跃龙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B.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C.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D.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沙门,本意是指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这里是出家佛教徒的总称,现也指佛门。
B.宫商,古音律中的宫音和商音,与“角”“徵”“羽”合称“五音”,也泛指音乐。
C.征,与“辟”同为古代擢用人才的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为“辟”。
D.补,补充缺职,古代官职变动的一种,文中“领”指暂时担任,“转”指调动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他在会稽十多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志向高洁渴望成才。
B.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吏非隐,说他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晒鳞的。
C.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桓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已忘却当初写《遂初赋》高远之志。
D.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
(2)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磐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义与“释褐”不同。
B.“庠”“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
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上已遗失的《乐》为“六经”。
D.“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三国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从伯:父亲的堂兄。次于至亲而同祖的亲属关系叫从,父亲的哥哥为伯。也称堂伯。“堂”与“表”一样都指的是一种亲戚关系。
C.东床:因为王羲之的故事,“东床”与“令坦”就成了女婿的称呼,多用来称呼对方女婿。对皇帝的女婿也称为“东床驸马”。
D.山阴:山坡背阴的一面,指山的北侧。我国有“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说法。比如西安咸阳就在渭水之南、嵕山之北。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孙绰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怀恨在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