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B.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C.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D.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草,指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B.服阕,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这里指李密为祖母守丧期已经结束。
C.洗马,即“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官职。
D.从事,指任职。与《<张中丞传>后序》“愈尝从事於汴、徐二府”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身世坎坷。在他年幼时,父亡母改嫁,他感念双亲,思念至深,忧思成疾,只有祖母抚养他。
B.李密好学聪敏。他经常学习得忘记了疲劳,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孔子的著名弟子子游和子夏。
C.李密思考问题深入。他认为齐桓公与安乐公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相同,都是因为正确任用人而成功,错误任用人而亡国。
D.李密为人耿直。他为官清廉且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他在皇上面前写诗表达自己的不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6 12:0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锺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固辞不受。甘露二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作乱,议者请速伐之。秋七月,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吴使文钦等三万余人来救诞,诸将逆击,不能御。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石苞、王基并请攻之,帝曰:“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戮。吾当以长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外贼破,钦等必成擒矣。”三年春正月壬寅,诞、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初,诞、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帝谓诸将曰:“可攻矣!”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斩诞,夷三族。吴将唐咨等帅其属皆降。或言吴兵必不为用,请坑之。帝曰:“就令亡还,适见中国之弘耳。”于是徙之三河。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天子崩于车中。帝召百僚谋其故,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立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璜为帝。咸熙二年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乐舞八佾,位在燕王上。

(节选自《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逆击 逆:预先。
B.诞等益宽恣食   恣:放纵,肆意。
C.吾当以长策縻之 縻:牵制。
D.及至穷蹙 穷:处于困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寅,此处为干支纪日。干支还可纪年、纪时。“壬寅”前为辛丑,后为癸卯。
B.中国,即中原地区。古代称长江流域的中原地区为中国,以别于四方蛮夷地区。
C.宰辅,辅佐帝王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魏时司马家族掌权,连续三代为相。
D.八佾,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乐舞。佾是乐舞的行列,八佾为八行八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昭善于把握机会。景帝去世时,他不昕天子命令,自己率军返回洛阳,得以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大权。
B.司马昭智慧过人。诸葛诞叛乱时,他制造自己兵力虚弱的假象,断绝诸葛诞的粮草供应,一直等到敌方阵营内乱时才发起反攻。
C.司马昭善良而仁慈。他拒绝坑杀吴国降卒而主张将他们迁徙到三河,认为即使他们不肯效力而逃回去,也显示了国家的大度。
D.司马昭颇有心计,善于掩饰。景帝去世时,他手握重权却拒绝佩剑穿鞋上殿;诛杀天子事发生后,他与百官商议归罪于成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
(2)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阙,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B.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C.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D.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擅长隶书。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女婿。文中记述了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B.王羲之曾与一群好友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即作于此时。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的母亲去世后,王羲之因为与之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并不在意,仍“洒扫而待之”。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②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①,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②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③,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注:①小极:困倦、小病。②叶:同“协”。③练:是“练祭”的简称,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孩子未举行加冠礼时的发型,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就像头顶两只角。
B.“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为从中原向南望,其地处在长江之外,所以称其为“江表”。
C.“夺服”指的是古代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的意义基本相近。
D.“卒”指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说法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他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确实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规劝皇帝予以纠正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2)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也。惔少清远,有标奇。家贫,织芒屩以为养,虽荜门陋巷,晏如也。人未之识,惟王导深器之。以惔善言理,简文帝初作相,与王蒙并为谈客,俱蒙上宾礼。时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帝使殷浩难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之。”乃命迎惔。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

②累迁丹杨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时百姓颇有讼官长者,诸郡往往有相举正,惔叹曰:“夫居下讪上,此弊道也。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其敦本正源,镇静流末乎!君虽不君,下安可以失礼。若此风不革,百姓将往而不反。”遂而不问。

③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迹。及温为荆州,惔言于帝曰:“温不可使居形胜地,其位号常宜抑之。”劝帝自镇上流,而己为军司,帝不纳。又请自行,复不听。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或问其故。云:“以蒱博验之,其不必得,则不为也。恐温终专制朝廷。”及后竟如其言。尝荐吴郡张凭,凭卒为美士,众以此服其知人。

(节选自《晋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以惔善言理(__________)   (2)故应有以制之(__________)
(3)坐抚掌大笑 (__________)  (4)遂而不问(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虽荜门陋巷B.君虽不
C.而知其有不之迹D.咸谓未易可制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小题4】试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刘惔“寝而不问”的原因。
【小题5】结合全文,用四字短语形式概括刘惔的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抗士将相,有大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

②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这两人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③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世难,故不从。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太安初,颖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人将谓吾为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

④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孙拯等左右劝机杀之,机不能用。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素有异志。颖大怒,使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有大于江表(______)  (2)太常张华(______)
(3)而志世难(______)    (4)辞都督(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殊邦遐远,容不悉   卒与欢,为刎颈之交
B.遂委身     少,月出于东山之上
C.机三世为将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伐吴役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2)人将谓吾为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小题4】根据第②段内容推断,“议者”认为陆机和陆云谁优谁劣?为什么?
【小题5】根据③④段内容,分析陆机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