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卢象升传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举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稍迁大名知府。

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

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象升以是有能兵名。

八年,汝、洛告警,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先是.大帅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败走。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

九年正月,大会诸将于凤阳。象升乃上言曰:“贼横而后调兵,贼多而后增兵,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兵集而后请饷,是为危形。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又言:“各直省抚臣,俱有封疆重任,毋得一有贼势即求援求调。不应则吴、越也,分应则何以支”言皆切中机宜。

大清兵南下,三路出师。十二月十一日,象升师至蒿水桥,遇大清兵。象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夜半,觱篥声四起。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象升死时,年三十九。死后朝廷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踢祭葬,世荫锦衣千户。福王时,追谧忠烈,建祠奉祀。

(节选自《明史·卢象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下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B.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C.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D.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朝廷各部司的副职长官。正职长官为郎中。
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相当于凌晨3~5时。
C.“畿辅”,畿,京辅;辅,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封疆”,原指分封疆土、明清时,封疆大吏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象升箭法高明,一有闲暇就跟人比试射箭,用箭对着花射。五十步之外,每发必中。
B.卢象升作战勇猛,临危不惧。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额头中箭后,他毫不畏惧,反而更加勇武地作战。
C.卢象升与将士同忧共患,同甘共苦。他的部队绝了粮饷,他也不喝一口水浆,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
D.卢象升颇有远见,常一言中的。他提出朝廷作战应未雨绸缪、抚臣守疆要勇于担当的建议都切中时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2 08:4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这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纪年法之一,此外常见的还有干支纪年法。
B.庶吉士,亦称庶常,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D.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建议皇帝并尊两宫太后,后来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己,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并论副使沈应乾,游击李信、周冕罪。帝为黜应乾,下信、冕狱,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工部执奏,不从。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拱罢,起故官。旋以私议张居正逐拱非是,出为陕西使。再迁山东左布政使。被劾,降辽东苑马寺卿兼海道兵备,加山东按察使。

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十九年春,成梁用参将郭梦徵策,使副将李宁袭板升于镇夷堡,获老弱二百八十余级。师旋,为别部所遮,宁先走,将士数千人失亡大半,成梁饰功邀叙。杰具奏草,直言其故,要总督蹇达共奏。达匿其草,自为奏论功。巡按御史胡克俭驰疏劾宁,词连成梁,亦诋杰。兵部置宁罪不议。克俭大愤,尽发成梁、达,追数成梁前数年冒功状,及达置杰会稿功罪疏不奏。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

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意义相同的词还有“移病”“抱疾”。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而“赠谥”是指古代帝王、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相应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人受到律法的严惩。
C.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不应该的;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
(2)师旋,为别部所遮,宁先走,将士数千人失亡大半,成梁饰功邀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景明,字仲默,信阳人。八岁能诗古文,弘治十一年举于乡,年方十五,宗籓贵人争遗人负视,所至聚观若堵。十五年第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辈倡诗古文,梦阳最雄骏,景明稍后出,相与颉颃。正德改元,刘瑾窃柄。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语极激烈。已,遂谢病归。逾年,瑾尽免诸在告者官,景明坐罢。瑾诛,用李东阳荐,起故秩,直内阁制敕房。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之。九年,乾清宫灾,疏言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留中。久之,进吏部员外郎,直制敕如故。钱宁欲交欢,以古画索题,景明曰:“此名笔,毋污人手。”留经年,终掷还之。寻擢陕西提学副使。廖鹏弟太监銮镇关中,横甚,诸参随遇三司不下马,景明执挞之。其教诸生,专以经术世务。遴秀者于正学书院,亲为说经,不用诸家训诂,士始知有经学。嘉靖初,引疾归,未几卒,年三十有九。
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諆。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垒不相下,两人交游亦遂分左右袒。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然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选自《明史》)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屈服
B.用李东阳荐:任用
C.众莫敢为直:伸冤
D.初相得甚欢:投合
【小题2】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阁制敕房舍人:明代中书舍人的一种,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题奏等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
B.进士:明代殿试中选者称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若干人,二甲第一名叫传胪。
C.吏部:吏部为管理文武官员的机关,负责考授、升调、封爵、世职、恩荫、出继、入籍、终养等事务。
D.书院:起自明朝的书院有考课式和会讲式。考课式书院重授课、考试;会讲式书院强调讲会、论辩。东林书院便是会讲式书院。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何景明年少扬名,仕途曲折。十五岁中举,十九岁成进士,做官之后经历了被免官和久不提拔之事。
B.何景明为人正直,宁折不阿,刘瑾窃权,上书许进,劝诫语气激烈;乾清宫受灾,上疏直言皇帝为政之失。
C.何景明精于治理,善于教学。任陕西提学副使期间,何景明惩治了廖銮的随从人员。又选拔优秀生员,亲自为他们讲经,让更多学生了解了经学。
D.何景明蜚声文坛,成就显著,与李梦阳不仅在诗文上相互唱和,在文学观点上也一致,同属“四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遂谢病归。逾年,瑾尽免诸在告者官,景明坐罢。
(2)钱宁欲交欢,以古画索题,景明曰:“此名笔,毋污人手。”留经年,终掷还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竞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于京。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臣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

(节选自《明史·郑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
B.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
C.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
D.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法,文中指调整家族或者家庭内部成员人身以及财产关系的一种规范。家法作为一种家族自治的规范,与法律同源。文中郑家甚至形成了《家范》一书。
B.参议,官名,最早在明初中书省出现,参议府有参议官,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后废除;其后,北洋军阀与国民党统治时期,皆有不同含义。
C.私谥,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而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同情的称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濂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接受皇上亲自指导,其兄弟也因此显荣。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
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濂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在京城里,郑濂与弟弟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官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D.郑濂死后,郑渶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鉴,字世光,浙江新昌人。成化五年进士。授宜兴知县。征拜御史,巡宣府、大同。劾巡抚郑宁以下数十人不职,按裨将孟玺等罪。还巡太仓。总督太监犯法,逮治之,为所构,下錦衣狱。得释,再按江北。凤阳皇陵所在,近境取寸木,法皆死,陵军多倚禁虐民。鉴请以山麓为限,他樵采勿禁,遂著为令。出为河南知府。振累岁饥,条行荒政十事。历四川左、右布政使。弘治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兼理抗、嘉、湖三府税粮。苏、松水灾,用便宜发漕米十五万石振之。与侍郎徐贯疏吴淞、白茆诸渠,泄水入海,水患以除。复巡抚山东,迁刑部侍郎。母忧去。十八年还朝。时承平久,生齿日繁。孝宗览天下户籍数乃视国初反减,咎所司溺职,欲厘正之。敕鉴以故官兼左佥都御史往河南、湖广、陕西阅实户口。因疏善后十事及军民利病以闻。会孝宗已崩,武宗悉采纳之。正德二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鉴前抚江南,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嗛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六年正月,召为刑部尚书。八年,宣府送迤北降人脱脱太等至京,命充御马监勇士。鉴等上言:“今使降人出入禁中,假宠逾分,且生慢侮。万一北寇闻之,潜使黠贼伪降,以为间谍,宁不为将来患哉?”帝不听。宁王宸濠谋复护卫,鉴力遏之。都督白玉以失事罢,厚贿豹房诸幸臣求复,鉴执不从。诸幸臣族炯事者发鉴家僮取将校金钱,言官遂交章劾鉴,致仕去。阅九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何鉴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B.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C.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D.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之后可以被授予官职的人。
B.弘治,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
C.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在明代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D.幸臣,指被皇帝亲信、宠爱的臣子,也就是指得宠的臣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鉴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何鉴巡视宣府、大同时查办了巡抚郑宁的副将孟玺等人的罪行,巡按太仓时逮捕并法办了违犯法令的总督太监。
B.何鉴做事认真,皇帝认可。孝宗发现国家人口增加但户籍数减少,就令何鉴核查,后来何鉴上书陈述对瞒报户籍的军民的处理意见,朝廷认可。
C.何鉴一心为公,关心民生。苏、松两地发生水灾,何鉴开仓发放漕粮赈灾,后与侍郎徐贯一起疏通吴淞、白茆一带的许多水渠,消除此地水患。
D.何鉴不畏权势,遭遇弹劾。宁王朱宸濠想恢复护卫的职务,因渎职罢官的都督白玉想恢复官职,何鉴都坚决阻止,由此小人作祟,后被谏官弹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凤阳皇陵所在,近境取寸木,法皆死,陵军多倚禁虐民。
(2)万一北寇闻之,潜使黠贼伪降,以为间谍,宁不为将来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