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玮,字席之,武进人。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试第一。越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兵部职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事。粤俗奢丽,督学至,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象犀文石,名花珠贝,磊砢璀璨,玮悉屏去弗视也。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玮廉,归而布袍草履,授徒于家。庄烈帝即位,起江西参议,历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彼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布匹,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南京光禄卿,召入为右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时刘宗周、金光辰并总宪纪,玮乃上《风励台班疏》曰:“惩往正以监来。今极贪则原任御史王志举,极廉则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勇与臣曾不相知,家居闻勇被逮,士民泣送者万辈,百里不休。后入南都,始知勇在台不滥听一辞,不轻赎一锾,不受属吏一蔬一果。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臣离南中,辄扳辕愿借成御史,惠我南人。虽前奉严谴,宜召为诸御史劝。”疏上,一时称快。诏下志举法司逮治,成勇叙用。玮旋以病谢归,未几卒。福王时,赠左都御史,清惠。

(节选自《明史·张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B.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C.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科举分级考试的一种,每隔三年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是古代官署六部之一,长官称户部尚书,其副职为户部侍郎。
C.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如 “迁进”表示升迁; “左迁”说明平调;“迁调”常指降职。
D.谥,给予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清惠”表示对张玮的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玮勤勉好学。他曾到东林书院讲学,师从孙慎行,把慎独和研几作为研学的重点与根本,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B.张玮虑事周全。任应天府丞时忧虑军食,上奏朝廷采取利民措施,既让百姓免除被催交税的困苦,也使太仓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
C.张玮崇尚简约。在广东任职时,对当地官署提供的豪华用具以及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一概舍弃屏退,不看一眼。
D.张玮善于谏言。他的《风励台班疏》中指出原任御史王志举是贪官而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是廉吏,受到众人认可,皇帝下诏惩恶扬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2)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6 12:2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赉银币,以忧归。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谷数。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后洪谟积益多,亦被赉。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赉银币。朝议大征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后更赦,复官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盛应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B.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C.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D.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宫中;贵,地位显贵。太监本为官名,是中国古代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的官员。寺人、内官、内侍、内臣、中官也指太监。
B.“起故官”,指被启用任原官职。在明清时多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新启用,任原官职。
C.“忧”即居丧,多指为父母居丧。古代的“丁忧”,是遭逢居丧之意。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工部侍郎”是明清两朝六部之一工部的最高长官。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应期颇有政名。李广的家人贩私盐,怕盛应期知晓,将盐投入水中后离开;在盛应期只身来武定时,知府凤应的妻儿吓得惶恐不安。
B.盛应期关爱黎庶。为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奏免了几十万缗钱的赋税,申请了数以万计的救灾钱粮,并安排各府积极储备粮食以备荒年。
C.盛应期仕途坎坷。得罪了太监李广,遭诬陷被贬为云南驿丞;开罪了抚宁侯朱麒,招来他们的流言;御史郑洛书还弹劾他以钱物结交权贵。
D.盛应期治河未竟。盛应期接替章拯治水,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却遇旱灾。由于柯维熊认为开凿河道不适宜,皇帝命令停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2)帝遽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 骁 勇 屡 战 屡 伤 手 足 胸 腹 间 金 痍 皆 遍 而 斗 益 力 士 卒 从 之 者 无 不 激 励 自 效太 祖 壮 之 授 花 枪 上 千 户 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

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长子斌,龙虎卫指挥使,从征云南。过曲靖,猝遇寇,中飞矢卒。赠都督同知。次玉,坐蓝党①死。次观,尚南康公主,为驸马都尉。

(选自《明史·胡海传》,有删改)

(注)①蓝党: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当时称之为“蓝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B.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C.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D.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祁阳,是地名。古人用阴阳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祁阳附近有祁山.可以推断祁阳就在祁山的南面。
B.四鼓,是时辰名。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或五鼓。四鼓,相当于现在的3点到5点。
C.蛮,是古代对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中原人一般把西方少数民族叫戎,南方少数民族叫蛮,北方少数民族叫狄,东方少数民族叫夷。
D.世券,又称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它在古代是皇帝分封功臣爵位时颁赏赐给臣子的信物和凭证,可世代相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海屡立战功。他从征曾先后打败过贾鲁的军队、陈埜先的部队,与汉人相对峙,八次战斗都取得胜利。
B.胡海机智勇敢。永州之战,他曾深夜率先登城;靖州之战,他又曾在夜晚四更时分,从北门八角亭率先登城破敌。
C.胡海行事有度。他对武冈等苗蛮作乱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法:叛乱的首领,全部捕杀,对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D.胡海有先见之明。他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后,主动请求还乡,最终避免了坐死或横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子斌,龙虎卫指挥使,从征云南。过曲靖,猝遇寇,中飞矢卒。
(2)次玉,坐蓝党死。次观,尚南康公主,为驸马都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赉银币,以忧归。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谷数。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后洪谟积益多,亦被赉。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赉银币。朝议大征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后更赦,复官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盛应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B.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C.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D.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宫中;贵,地位显贵。太监本为官名,是中国古代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的官员。寺人、内官、内侍、内臣、中官也指太监。
B.“起故官”,指被启用任原官职。在明清时多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新启用,任原官职。
C.“忧”即居丧,多指为父母居丧。古代的“丁忧”,是遭逢居丧之意。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工部侍郎”是明清两朝六部之一工部的最高长官。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应期颇有政名。李广的家人贩私盐,怕盛应期知晓,将盐投入水中后离开;在盛应期只身来武定时,知府凤应的妻儿吓得惶恐不安。
B.盛应期关爱黎庶。为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奏免了几十万缗钱的赋税,申请了数以万计的救灾钱粮,并安排各府积极储备粮食以备荒年。
C.盛应期仕途坎坷。得罪了太监李广,遭诬陷被贬为云南驿丞;开罪了抚宁侯朱麒,
招来他们的流言;御史郑洛书还弹劾他以钱物结交权贵。
D.盛应期治河未竟。盛应期接替章拯治水,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却遇旱灾。由于柯维熊认为开凿河道不适宜,皇帝命令停工。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2)帝遽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请终养归,御史唐凤仪、叶忠请用之留都便养,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农桑 课:督促
B.卒奏其事 寝:搁置
C.遣校尉数辈宝左顺门 要:邀请
D.今日一物 格:推究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既望”指望日的后一天,如“七月既望”就是农历七月十六;“晦”指农历每月月末。
B.古代纪年,常用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弘治七年”是年号纪年法,“壬戌之秋”则是干支纪年法。
C.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称等级高的为“右”,如“位在廉颇之右”,文中“右侍郎”尊于“左侍郎”。
D.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君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如《谏太宗十思疏》。此处是动词,指上奏疏。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
(2)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3)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邵宝的形象特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倭犯境,乡民携妻子趋城,时来悉纳之。贼攻城,骤雨,城坏数丈。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及巡按御史路楷。皆严嵩私人,嵩疾之甚。会将遣使琉球,遂以命时来。时来尝抗章劾嵩曰:“嵩辅政二十年,文武迁除,悉出其手。潜令子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每行事推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虚官帑以实权门,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时张翀、董传策与时来同日劾嵩。而翀及时来皆徐阶门生,传策则阶邑子,时来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阶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构陷,必有人主之,且时来乃惮琉球之行,借端自脱。帝入其言,遂下三人诏狱,严鞫主谋者。三人濒死不承,第言“此高庙神灵教臣为此言耳。”主狱者乃以三人相为主使谳上。诏皆戍烟瘴,时来得横州。隆庆初,召复故官。进工科给事中。条上治河事宜,又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宜用之苏镇,专练边兵,省诸镇征调。帝皆从之。隆庆二年,给事中光懋等劾其滥举。会高拱掌吏部,雅不喜时来,贬云南副使。复为拱门生给事中韩楫所劾,落职闲住。万历十二年,始起。十五年拜左都御史。诚意伯刘世延怙恶,数抗朝令,时来劾之,下所司讯治。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逶迤执政间。连为饶伸、薛敷教等所劾,时来亦连乞休归。未出都,卒。赠太子太保,谥忠恪。寻为礼部郎中于孔兼所论,夺谥。
(节选自《明史·吴时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B.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C.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D.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出身:第三名探花,赐同进士出身。
B.高庙即宗庙。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帝王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君主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C.太保,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明史中说,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D.夺谥,把已给予死者的谥号削去。古代的谥号有的与死者生前的行为不相称,常有溢美或加恶之词,甚至颠倒是非,会出现改谥和夺谥的情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时来耿介中直,敢于弹劾权贵。他认真履行言官职责,上疏弹劾罢免了严嵩的羽翼,并力劾严嵩父子,列其数罪;任左都御史时,弹劾作恶不改的诚意伯刘世延,刘世延被治罪。
B.时来为官尽职,一心为国为民。他在松江接纳因倭寇犯境而逃难的乡民;任工部给事中,筹划多处治河事宜,又上疏推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做好边关军备,建议被皇帝接受。
C.时来重情重义,不屈服于严嵩。他曾与董传策、张榊三人在徐阶授意下,相约同日上书弹劾严嵩,反被严嵩以“畏惧出使琉球”为由,打入大牢,受尽折磨也未供认出自己的老师。
D.时来几经起落,人生颇为传奇。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谏官,曾抗疏弹劾严嵩,为严嵩暗算,谪戍横州;后被高拱门生论劾,落职闲住:再次起用后,接连被弹劾, 病死异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
(2)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逶迤执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