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玮,字席之,武进人。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试第一。越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兵部职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事。粤俗奢丽,督学至,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象犀文石,名花珠贝,磊砢璀璨,玮悉屏去弗视也。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玮廉,归而布袍草履,授徒于家。庄烈帝即位,起江西参议,历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彼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布匹,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南京光禄卿,召入为右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时刘宗周、金光辰并总宪纪,玮乃上《风励台班疏》曰:“惩往正以监来。今极贪则原任御史王志举,极廉则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勇与臣曾不相知,家居闻勇被逮,士民泣送者万辈,百里不休。后入南都,始知勇在台不滥听一辞,不轻赎一锾,不受属吏一蔬一果。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臣离南中,辄扳辕愿借成御史,惠我南人。虽前奉严谴,宜召为诸御史劝。”疏上,一时称快。诏下志举法司逮治,成勇叙用。玮旋以病谢归,未几卒。福王时,赠左都御史,清惠。

(节选自《明史·张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B.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C.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科举分级考试的一种,每隔三年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是古代官署六部之一,长官称户部尚书,其副职为户部侍郎。
C.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如 “迁进”表示升迁; “左迁”说明平调;“迁调”常指降职。
D.谥,给予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清惠”表示对张玮的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玮勤勉好学。他曾到东林书院讲学,师从孙慎行,把慎独和研几作为研学的重点与根本,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B.张玮虑事周全。任应天府丞时忧虑军食,上奏朝廷采取利民措施,既让百姓免除被催交税的困苦,也使太仓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
C.张玮崇尚简约。在广东任职时,对当地官署提供的豪华用具以及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一概舍弃屏退,不看一眼。
D.张玮善于谏言。他的《风励台班疏》中指出原任御史王志举是贪官而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是廉吏,受到众人认可,皇帝下诏惩恶扬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2)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6 12:2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三善,宇彭伯,永城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天启元年十月,擢右仝都御史,代李枟巡抚贵州,时奢崇明已陷重庆,明年二月,安邦彦亦反,国贵阳,巡按御史史永安连章告急,趣三善驰援,至十二月朝,知贵阳围益困,集众计曰:“失城死法,进援死敌,等死耳,阖死敌乎?”自将二万人,与参议向日升,副总兵刘超等由中路当贼锋。超前锋遇贼,众欲退,斩二人乃定。三善等大军亦至,遂夺龙里城。后生获邦彦弟阿伦,遂抵贵阳城下,贼解国去。总督杨述中驻沅州,畏贼。朝命屡趣,始移镇远。议与三善左,三善屡求退,不许。会崇明为川师所窘,选入资州龙场,依邦彦。三善议会师进讨,述中暨诸将多持不可,三善排群议,以润十月,自将六万人渡乌江,次黑石,连败贼,斩前逃将覃弘化以徇。军中乏食,诸将请退师。三善怒曰:“汝曹欲退,不如斩吾首诣贼降!”诸将乃不敢言。三善募壮士逼漆山,语将士曰:“战不捷,此即吾致身处也”将士殊死战,贼大败,邦彦狼狈走。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陈其愚者,贼心腹,先诈降,三善信之,与筹兵事,故军中虚实无不知。至是遇贼,其愚故纵辔冲三善,坠马,三善知有变,急解印绶付家人,拔刀自刎,不殊,群贼拥之去。骂不屈,避遇害。家中州,好交四方奇士侠客,后辄得其用。敕贵阳时,得邸报不视,曰:“吾方办贼,奚暇及此?且朝议战守纷纷,阅之徒乱人意。”其坚决如此。崇祯改元,赠兵部尚书,世荫锦衣佥事。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三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普还救/士卒多奔/
B.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
C.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
D.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进士之后,不久就会被授予县令、县丞等地方官职。
B.朔,农历每月初一,其他表示时间的还有;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月末)等。
C.邸报,也称“邸抄”等,是我国古代朝廷专门用于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D.世萌,封建时代子孙因祖辈父辈的地位而得官,是上古世袭制的一种,类似的有“恩荫”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三善作战勇敢,身先土卒。驰援被围困的贵阳前,他有力的激励了众将士,并冲锋在前,超越了先锋部队,活捉阿伦。
B.王三善坚持己见,不随大流。在讨伐奢崇明时他力排群议,自率大军横渡乌江在军粮缺乏的情况下,坚持与敌殊死搏杀,最终获胜。
C.王三善识人不明,招致败亡。他对假装投降的陈其过于信任,从而导致军事机密泄露且在遇敌时被他冲击落马,最终被俘遇害
D.王三善交友广泛,心志坚定。他喜欢结交奇士侠客,在中州家居时,他交往的奇人异士后来都为他所用;救极货阳时,他为防干扰,坚决不看邸报。
【小题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失城死法,进援死敌,等死,阖死敌乎?
(2)朝命屡趣,始移镇远。议与三善左,三善屡求退,不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梦龙,字乾吉。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首劾吏部尚书李默。帝方顾默厚,不问。出核陕西军储。劾故延绥巡抚王轮、督粮郎中陈灿等,废斥有差。隆庆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是秋,河决宿迁,覆漕粮八百艘。朝议通海运,以属梦龙。梦龙言:“海道南自淮安至胶州,北自天津至海仓,各有商艇往来其间。自胶州至海仓,岛人及商贾亦时出入。由淮安至天津,大要两旬可达。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请以河为正运,海为备运。万一河未易通,则海运可济,而河亦得悉心疏浚,以图经久。又海防綦重,不加缮饬,识者有未然之忧。今行海运兼治河防,非徒足裨国计,兼于军事有补。”章下户部,部议海运久废,猝难尽复,请令漕司量拨粮十二万石。工部给银,为海艘经费。报可。神宗初,张居正当国。梦龙其门下士,特爱之,召为户部右侍郎。寻改兵部,出赉辽东有功将士。五年,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李成梁大破土蛮于长定堡,帝为告庙宣捷,大行赏赉,官梦龙一子。及土蛮三万骑入东昌堡,成梁击败之。宁前复警,梦龙亲率劲卒三千出山海关为成梁声援,分遣两参将遮击,敌引去。前后奏永奠堡、丁字泊、大宁堡诸捷,累赐敕奖励,就加兵部尚书。以修筑黄花镇边墙,加太子少保,再荫子至锦衣世千户。召入掌部务,疏陈军政四事。寻录防边功,加太子太保。十年六月,居正殁。御史邓练、赵楷复劾之,遂令致仕。家居十九年卒。天启中,赵南星讼其边功,赠少保。崇祯末,追贞敏。

(节选自《明史˙梁梦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B.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C.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D.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称,主要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B.千户,文中指驻防各地卫戍军队的“卫所制”的一个特定的职务,按照明朝军制千户隶属于万户。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的一种称呼,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乞骸骨等名称,来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D.谥,指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的中肯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梁梦龙战功显著,加官进爵。在宁前危机中,亲自率领精锐士兵,击退敌人;他多次向朝廷呈奏捷报,屡受奖赏,任兵部尚书,后加封为太子太保。
B.梁梦龙建言海运,富有见地。在开通海运的问题上,他具体分析了所具备的现实条件,既着眼于运输的实效,又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利益。
C.梁梦龙因功受赏,泽被子孙。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李成梁大败土蛮,梁梦龙的一个儿子被录入官爵;修筑边防墙有功,另一个儿子任锦衣世袭千户。
D.梁梦龙积极进言,弹劾官吏。担任兵科给事中时曾弹劾吏部尚书李默,到陕西核查军事储备时弹劾了王轮等人,所弹劾官员都受到惩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1)是秋,河决宿迁,覆漕粮八百艘。朝议通海运,以属梦龙。
(2)章下户部,部议海运久废,猝难尽复,请令漕司量拨粮十二万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篇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良弼,字师说,新建人,嘉靖二年进士。授松阳知县,召拜刑科给事中。采木侍郎黄衷事竣归家,乞致仕,事者奏衷潜入京师。帝怒,夺衷职。良弻言衷大臣,入都岂能隐,乞正方者欺罔罪,不报。

桂萼初罢相,诏察其党。给事中刘世扬等议及良弼。以吏部言,得留。寻命巡视京营,勒罢提督五军梁永福、太仆卿曾直,罪武定候事郭勋家奴,论团营兵政之弊,又请发银米振京师饥,直声大著。会南京等以劾吏部尚书王琼被逮,良弼请释之。帝怒,并下诏狱。论赎还职,仍夺俸一年。三迁至礼科都给事年八月,彗星见东并,芒长丈余。良弼引占书言:“彗星晨见东方。孚敬专横窃威福,致奸星示异,亟宜罢黜。”孚敬奏良弼挟私。帝已疑孚敬,两疏皆报闻。给事中秦鳌孚敬竟罢去。逾月,良弼复偕同官劾吏部尚书汪鋐。帝方向鋐,夺良弼俸。鋐孚敬俱恨良弼。

元日,副都御史王应鹏坐事下诏狱。良弼言履端之始,不宣以微过系大臣。帝怒,再下诏狀。狱卒讶来耶!”为垂涕。寻复职,夺俸,时孚敬复起柄政,与鋐修前郤,以考察后命科道官互纠,奏上十一人,孚敬益怒,拟旨切责,令吏部再考。鋐乃别纠二十六人,而良弼及秦鳌、叶洪皆前劾孚敬、鋐者,中良弼竟坐不谨割籍。隆庆初,诏起废藉。以年老即家拜太常少卿,致仕,卒。天启初,追谥忠简。

甚矣佞人之可是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佞良之辨,可弗审欤?

注:履端: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初一,谓之“履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B.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C.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D.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可泛指关押犯人的牢狱:也可特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
B.占书,即占卜的书。占卜,常指一种用龟壳、蓍草、铜钱、竹签或根据星象等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活动,含有见微知著的原理,带有迷信色彩。
C.元日,即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习俗。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描绘的就是元宵节的情景。
D.赞: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常用来表达编损者对传主或事件的看法,不一定都是赞扬褒奖之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良弼宦海沉浮,几起几落,他历任松阳知县、刑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太常少卿等职,其间又伴随着被关押、夺俸、削籍,一生起起落落。
B.魏良弼为官正直,名声显著。他在视察京城军营期间,劾罢梁永福、曾直使其被罢,判处郭勛家奴有罪批评团营兵政的弊端,又奏请发放钱粮来赈救京城的饥荒,由此名声大震。
C.魏良弼巧借星象,奏罢奸臣。十一年八月,东井座出现彗星,光芒一丈多长,他利用占卜知识,进言好臣犯君,引起了皇上对张孚敬的怀疑,加上秦鳌的协助,张孚敬最终被罢官离职。
D.魏良弻是非分明,频遭打击。他为黄衷辩护,替马歇请释,给王应鹏开脱,又极力弹劾张孚敬、汪鋐,曾两次被关进监狱,遭到张、汪二人的忌恨报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良弼言衷大臣,入都岂能隐,乞正言者欺罔罪,不报。
(2)逾月,良弼复偕同官劾吏部尚书汪鋐。帝方向鋐,夺良弼俸。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珊,字德辉,桐城人。正德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庶吉士许成名等罢教习,留翰林十七人。珊以为滥,疏论之。语侵内阁,不纳。巡盐长芦,发中官奸利事。为所诬,械系诏.狱,谪安陆判官。移知澧州。世宗立,擢江西佥事,讨平梅花峒贼。迁四川副使,备兵威、茂。嘉靖四年二月应诏陈十渐:纪纲之颓,风俗之坏,国势之衰,外裔之强,邦本之摇,人才之凋,言路之塞,邪正之淆,君臣之暌,灾异之臻。“此十者,天子有一,无以保四海陛下圣明,何以致此,无乃辅弼召之欤。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愿亟去其人,更求才兼文武如前大学士杨一清,老成厚重如今大学士石珤者,并置左右,庶弊政可除,天下可治。臣又闻献皇帝①好贤下士,容物恕人,天下所共知也。今议礼诸臣,一言未合,辄以悖逆加之。谪配死徙,朝宁为空。此岂献皇帝意?非其意,虽尊以天下,无当也。陛下何不起而用之,使骏奔清庙,以慰献皇帝在天之灵哉!”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外艰归,士民祠之名宦。后副使胡东皋谒祠,独顾珊叹曰:“此吾师也。”服阙,以故官莅广东。终四川按察使。
注①献皇帝:兴献王朱祐杬,明宪宗之子,明世宗嘉靖帝的生父,被追封为兴献皇帝。
【小题1】对下列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
B.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
C.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
D.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阁,最早出现于明朝,其最高领导称首辅,其次为次辅,其余皆称群辅。
B.外艰,是指外任,到边关任职。古代官员离开京城外调做官称为“出”,一般有贬谪意。
C.诏狱,是皇帝直接监管的监狱,罪犯多是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高级官员。
D.四海,古代认为中国的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用来指称天下、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珊早年官微,言轻招祸。他批评朝廷任用的官员过多,而且牵扯到内阁官员,建议不被采纳;他揭发宦官谋取私利,反被诬陷,遭牢狱之灾。
B.余珊直言敢谏,不惧权威。他做四川副使时,应诏进言,直指朝廷存在的十种潜在弊端。
C.余珊奉诏上奏,态度鲜明。他在奏章中指出当朝首辅费宏不称职,建议尽快除去他,也指出应善待重用杨一清、石珤等人。
D.余珊恩威并施,受人爱戴。他为官威严而有恩惠,士人百姓将他列为名宦为他立了生祠,被胡东皋尊奉为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圣明,何以致此,无乃辅弼召之欤。
(2)臣又闻献皇帝好贤下士,容物恕人,天下所共知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陈音,字师召,莆田人。天顺末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三月,以灾异陈时政,言:“讲学莫先于好问。陛下虽间御经筵,然势分严绝,上有疑未尝问,下有见不敢陈。愿引儒臣赐坐便殿,从容咨论,仰发圣聪。异端者,正道之反,法王、佛子、真人,宜一切罢遣。”越数日,又奏:“国家养士百年,求其可用,不可多得。如致仕尚书李秉,在籍修撰罗伦、编修张元祯、新会举人陈献章皆当世人望,宜召还秉等,而置献章台谏。言官多缄默,愿召还判官王徽、评事章懋等,以开言路。”忤旨切责。
②司礼太监黄赐母死,廷臣皆往吊,翰林不往。侍讲徐琼谋于众,音大怒曰:“天子侍从臣,相率拜内竖之室,若清议何!”京愧沮。秩满,进侍讲。江直党韦瑛夜帅逻卒入兵部郎中杨士伟家,缚士伟,考掠及其妻子。音与比邻,乘墉大呼曰:“尔擅辱朝臣,不畏国法耶!”其人曰:“尔何人,不畏西厂!”音厉声曰:“我翰林陈音也。”久之,迁南京太常少卿。刘吉父丧起复,音贻书劝其固辞,吉不悦。后吏部拟用音,吉辄阻之曰“腐儒”,以故十年不得调。尝与守备中官争事,为所劾,事卒得直。弘治五年,吉罢,始进本寺卿。越二年卒。
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世多以不慧事附之以为笑,然不尽实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如致仕尚书李秉(__________) (2)掠及其妻子(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儒臣赐坐便殿
A.拉,牵挽
B.延长,延续
C.退避
D.延请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为所効,事卒得
A.公正
B.伸雪
C.面对
D.担任
【小题4】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
B.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
C.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
D.音负经术士/多游其门者/然性健忘/世故琐屑事皆不解
【小题5】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刘吉父丧起复,音贻书劝其固辞,吉不悦。后吏部拟用音,吉辄阻之曰“腐儒”,以故十年不得调。
【小题6】分析第②段“琼愧沮”的原因。
【小题7】当时人“多以不慧事附之以为笑”,从①②两节看,除了规劝刘吉辞官守丧,陈音还有哪些“不慧”事?作者有什么理由判断世人所说“不尽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