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泰定元年春,除监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散,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南,乞早正天讨。”逾月,调国子监丞。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蒙古千户出使京师,宿邸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本适与议,本复抗言:“铁失余党未诛,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辞气激奋,众皆耸听。二年,转中书左司都事。会议招抚溪洞民,故将李牢山之子李恢尝假兵部尚书,从诸王帅兵征郁林州徭民,李恢在道纳妾,留不进,兵败归,枢密副使王吉言:“李平徭有功,当迁官。”本言:“李弃军娶妾,逗挠军期,宜亟置诸法,况可官邪!”王色沮,乃不敢言。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知贡举,取进士满百人额;为读卷官,增第一甲为三人。父官南中,贫,卖宅以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给。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绋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弟褧,字显夫,登泰定元年进士第,授校书郎,累官至翰林直学士,文清。褧尝为监察御史,于朝廷政事,多所建明,其文学亦与本齐名,人称之曰二宋云。

(《元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B.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C.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D.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定: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B.兵部: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法律、刑狱、军械、军令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C.贡举: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称贡举。元、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所加的带有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本天资聪颖,嗜爱读书,为学力求字斟句酌,且求融会贯通,再加上他治学善问,使得他学问造诣颇深。
B.宋本刚正不阿,敢于直斥,面对百姓朱甲妻女被千户所抢,旭灭杰包庇不问之事,他痛斥旭灭杰错误行为,辞语气愤激昂,众人震惊。
C.宋本清廉孝顺,身居高官,仍住在他的旧房子里。去世时,靠捐赠的钱物才得以入敛。成年后,他招收门生来奉养双亲,达二十年。
D.宋本为政有建树,治学也颇有造诣,他的弟弟宋褧也是如此,兄弟两人被当时的人所称赞,人称“二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弃军娶妾,逗挠军期,宜亟置诸法,况可官邪!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4 08:4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性,字明善,绍兴人。其先家安阳,宋司徒兼侍中魏忠献王琦,其八世祖也。高祖左司郎中膺胄,扈从南渡,家于越。性天资警敏,七岁读书,数行俱下,日记万言。九岁通《小戴礼》,作大义,操笔立就,文意苍古,老生宿学,皆称异焉。及长,博综群籍,自经史至诸子百氏,靡不极其津涯,究其根柢,而于儒先性理之说,尤深造其阃域。其为文辞,博达俊伟,变化不测,自成一家言。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之履,至无所容。延佑初,诏以科举取士,学者多以文法为请,性语之曰:“今之贡举悉本朱熹私议为贡举之文不知朱氏之学可乎《四书》《六经》千载不传之学自程氏至朱氏发明无余蕴矣顾行何如耳。有德者必有言,施之场屋,直其末事,岂有他法哉!”士有一善,必为之延誉不已,及辨析是非,则毅然有不可犯之色。性出无舆马仆御,所过,负者息肩,行者避道。巷夫街叟,至于童稚厮役,咸称之曰“韩先生、韩先生”云。宪府尝举为教官,谢曰:“幸有先人之敝庐可庇风雨,读书砥行,无愧古人足矣,禄仕非所愿也。”受而不赴。暮年愈自韬晦,然未尝忘情于斯世,郡之良二千石政事有所未达,辄往咨访,性从容载导,洞中肯綮,裨益者多。天历中,赵世延以性名上闻。后十年,门人李齐为南台监察御史,力举其行义,而性已卒矣。年七十有六。卒后,南台御史右丞月鲁不花,尝学于性,言性法当得谥,朝廷赐谥庄节先生。其所著有《礼记说》四卷,《诗音释》一卷,《书辨疑》一卷,《郡志》八卷,文集十二卷。

(选自《元史·韩性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贡举悉/本朱熹私议/为贡举之文/不知朱氏之学/可乎/《四书》《六经》千载不传之/学自程氏至朱氏/发明无余蕴矣/顾行何如耳
B.今之贡举/悉本朱熹私议/为贡举之文/不知朱氏之学/可乎/《四书》《六经》/千载不传之学/自程氏至朱氏/发明无余蕴矣/顾行何如耳
C.今之贡举/悉本朱熹私议/为贡举之文/不知朱氏之学/可乎/四书》《六经》/千载不传之/学自程氏至朱氏/发明无余蕴矣/顾行何如耳
D.今之贡举悉本朱熹私议/为贡举之文/不知朱氏之学/可乎/《四书》《六经》千载不传之学/自程氏至朱氏/发明无余蕴矣/顾行何如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渡,文中指宋朝皇帝赵构为了躲避北边异族的侵略追击,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
B.科举,指科举制度。隋、唐以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所以叫科举。
C.二千石,文中指官员的等级。因为官员的等级以台阶为标准故以“石”称之。
D.郡志,地方志的一种。记述一郡自然、政治、经济等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性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魏忠献王韩琦的后代;他七岁读书,记忆力惊人,九岁通晓《小戴礼》,写的评论文章获得饱学儒士的称赞。
B.韩性博览群书,深受欢迎。他长大后,广泛涉猎经史等,深入钻研,获得精要;他自成一家,向他求学的人极多,以至于门外的鞋都无处可放。
C.韩性受人尊敬,淡泊名利。他出行没有车马仆从,他所到之处都受人尊敬,人们称他为“韩先生”;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被他拒绝,但他关心世事。
D.韩性获得殊荣,著述丰富。他的德行操守被门人推崇;他去世后,在他的学生李齐的提议下,朝廷追授他谥号;他留下《礼记说》等二十多卷著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有一善,必为之延誉不已,及辨析是非,则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2)幸有先人之敝庐可庇风雨,读书砥行,无愧古人足矣,禄仕非所愿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以字行。叔父飞卿,仕宋,通判建昌,世祖时,以城降。钜夫入为质子,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他日,召见,问贾似道何如人,钜夫条对甚悉,帝悦,给笔札书之,乃书二十余幅以进。帝大奇之,谓近臣曰:“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诚聪明有识者也。可置之翰林。”为应奉翰林文字,帝曰:“自今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宜皆为朕言之。”钜夫顿首谢曰:“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敢不竭力以报陛下!”寻进翰林修撰,屡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二十三年,见帝,首陈:“兴建国学,乞遣使江南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并宜参用南北之人。”帝嘉纳之。二十四年,立尚书省,诏以为参知政事,钜夫固辞。又命为御史中丞,台臣言:“钜夫南人,且年少。”帝大怒。遂以钜夫仍为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二十六年,时相桑哥专政,法令苛急,四方骚动。钜夫入朝,上疏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今权奸用事,立尚书钩考钱谷,以剥割生民为务。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于国为便。”桑哥大怒,羁留京师不遣,奏请杀之,凡六奏,帝皆不许。三十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兴学明教,吏民畏爱之。大德四年,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皇庆二年,旱,钜夫应诏陈桑林六事,忤时宰意。明日,帝遣近侍赐上尊,劳之曰:“中书集议,惟卿所言甚当,后临事,其极言之。”钜夫建言:“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命钜夫草诏行之。三年,以病乞骸骨归田里,不允。钜夫请益坚,特授光禄大夫,赐上尊,命廷臣以下饮饯于齐化门外,给驿南还。敕行省及有司常加存问。居三年而卒,年七十。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文宪。

(节选自《元史·程钜夫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B.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C.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D.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代表尊长的字或号,表示尊敬的心意,是为避讳。《春秋》载: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元武宗名孛儿只斤·海山。
B.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多为帝王所用,如至元、康熙。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时期。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叫改元。
C.御史台,中国古代监察官署的名称,又名宪台、乌台。御史,官名,秦朝开始设置,有纠察弹劾的权力。
D.谥,君主时代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只有帝王、贵族、大臣有谥号。谥号有美德、平谥和恶谥三种,如文、哀、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钜夫聪慧有才识,深得皇帝赏识。程钜夫在皇帝诏问时,应对十分详尽,让皇帝惊叹不已。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深得皇帝的信任,屡得升迁。
B.程钜夫向皇帝建议寻访江南隐士,请求南人与北人一起担任御史台、按察司等职务。皇帝力排众议,采纳了程钜夫江南招贤的建议。
C.程钜夫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体恤百姓。他为民请命,弹劾宰相桑哥专权苛政,敛财伤民;他出任地方官,兴学明教,为民除害,深受当地官吏和百姓敬畏、爱戴。
D.程钜夫不恋官位,却得享殊荣。他因病请求辞官归乡,但遭拒绝;他一再坚持,才被允许。离京之日,皇帝命官员为他饯行;敕令地方官员要经常慰问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
(2)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大德十一年,以结为典牧太监,阶太中大夫。近侍以俳优进,结言:“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春宫,视听宜谨。”仁宗优纳之。仁宗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迁扬州,又迁宁国,以从弟绅佥江东廉访司事,辞不赴。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时拜柱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殷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职官坐罪者,多从重科,结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贪墨虽多,然士之廉耻,不可以不养也。”闻者谓其得体。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

(节选自《元史·王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B.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C.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胜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D.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胜命道德之蕴/故其措之事业/见之文章/皆悉有所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俳优,指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载自司马迁《滑稽列传》中著名的俳优有优孟、优旃、郭舍人。俳优和相声有许多相似之处。
B.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汉朝始设中书令。
C.中宫,君主时代大多将皇后的宫室建于子午线上,位于后宫的中心,因而称之中宫。中宫,或称皇后,也象征皇后居住的宫室。
D.元史是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宋濂等主编,记述从女真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的历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把艺人带进宫里,王结认为从前唐庄宗为此招来灾祸而失败,殿下在春宫育德养性,应谨慎为要。仁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B.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
C.僧尼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病情危急,他的家人要求释放重囚来消灾,王结极力反对。
D.王结认为官员犯罪虽然要重罚,但是古时候刑不上大夫,士人的廉耻之心不能不培养,人们都觉得他说的话得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
(2)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固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B.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C.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D.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正二年: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四种,像“至正二年”为王公年次纪年法。
B.登进士第:古代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入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为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C.“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指主管部门,亦可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同义的说法还有“致事”“休致”“致政”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兴组查禁伪钞,智谋过人。他任职铅山州时,严厉打击制造伪钞的恶势力,设计逮捕了吴友文及其同党,并将他们绳之以法,为民除害。
B.林兴祖才能出众,屡屡升职。考取进士后,他被授予承事郎,主持黄岩州的事务,三次晋升而执掌铅山州的事务后来升职为道州路总管。
C.林兴祖赈贫济困。政绩突出。道州旱灾,他写文章祈祷,停建土木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郡里非常太平,宪司认为道州最好。
D.林兴祖廉洁爱民,深得民心。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他为官廉洁,爱护百姓,并看见了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因此多年都没有犯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
(2)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