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②侣鱼虾友麋鹿  ③下江陵,顺流东也  ④耳得之为声  ⑤扣舷歌之  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⑦其进愈难,其见愈奇
A.①⑥⑦/②/④/③⑤B.①⑥/②⑦/③④/⑤
C.①⑤⑥/②⑦/③④D.①⑤⑥/②/③④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28 01: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扣舷而歌之    舷:船的两边。
B.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C.倚歌而和之    和:同声相应,唱和。
D.不绝如缕 缕:丝织品。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声呜呜然    吾其还也
B.苏子愀然 沛公默然
C.何为其然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相与枕藉乎舟中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在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在啜泣。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译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曹孟德的诗吗?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让进入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
D.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表现鸿门宴上刘邦命在旦夕的一项是(  )
A.因击沛公于坐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臣请入,与之同命
D.樊哙从良坐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既看出范、项两人的意见不统一,也写出了宴会气氛渐趋紧张。
B.在鸿门宴上,范增即使被项王误解自己越权,仍然执意命令项庄杀掉刘邦,可见作为谋臣的范增是一心为项羽着想的。
C.项羽的为人不忍、刚愎自用、拙于应变等性格特征,给刘邦以可乘之机并最终使刘邦得以逃脱,同时也使局势发生了变化。
D.面对交戟之卫士,樊哙将生死置之度外,拥盾以撞,闯入军门后又义正辞严地为刘邦辩解,说明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庆历三年,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会保州兵乱,以为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书责之  贻:留,给
B.庆历三年,谏院     知:管理
C.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第:次序
D.其群皆怨怒,之     谮:说人坏话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郑,亲诲学 范仲淹贬饶州也
B.歌诗相倡和   故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C.范仲淹言事贬 修与尹洙、余靖皆直仲淹见逐
D.若讷上书     帝独奖敢言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咨询哪些是应当做的。
B.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把有些小人看作仇敌一样。
C.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
D.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小人恐惧欧阳修被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父亲早逝,母亲很重视他的教育,后来他又与志同道合的师友结交,以文章名扬天下。
B.范仲淹被贬谪,高若讷认为应当罢免他,欧阳修谴责高若讷,最终使得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
C.虽然欧阳修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宋仁宗自始至终对他十分信任,还鼓励他直言。
D.欧阳修仕途坎坷,因被奸人忌恨而数次贬官,但他忠直敢言,谨守节操,谥号“文忠”可谓恰当。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