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课本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常用籍贯和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王临川”;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还有用官职来称人的,如王羲之被称为“王右军”。
B.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又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姑娘们最为重视。这天晚上,妇女们看牵牛织女星,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C.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D.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和“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称为天干地支纪年法。如:“岁在癸丑”“壬戌之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28 10:03: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岑彭君然,南阳棘阳人也。王莽时,守本县长。汉兵起,攻拔棘阳,彭将家属奔前队大夫甄阜。

诸将欲诛之,大司徒伯升曰:“彭,郡之大吏,执心坚守,是其节也。今举大事,当表义士,不如封之,以劝其后。”更始乃封彭为归德,令属伯升。及伯升遇害,彭复为大司马朱鲔校尉,从鲔击王莽扬州牧李圣,杀之,定淮阳城。鲔荐彭为淮阳都尉。更始遣立威王张卬与将军徭伟镇淮阳。伟反,击走卬。

彭引兵攻伟,破之。迁颍川太守。

会舂陵刘茂起兵,略下颍川,彭不得之官,乃与麾下数百人从河内太守邑人韩歆。会光武徇河内,歆议欲城守,彭止不听。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彭因进说曰:“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矫称诏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群雄竞逐,百姓无所归命。

窃闻大王平河北,开王业,此诚皇天佑汉,士人之福也。彭幸蒙司徒公所见全济,未有报德,旋被祸难,永恨于心。今复遭遇,愿出身自效。”光武深接纳之。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乃贳歆,以为邓禹军师。

更始大将军吕植将兵屯淇园,彭说降之,于是拜彭为刺奸大将军,使督察众营,授以常所持节,从平河北。光武即位,拜彭廷尉,归德侯如故,行大将军事。与诸将围洛阳数月。朱鲔等坚守不肯下。

帝以彭尝为鲔校尉,令往说之。鲔在城上,彭在城下,相劳苦欢语如平生。乃面缚,与彭俱诣河阳。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鲔为平狄将军,扶沟侯。鲔,淮阳人,后为少府,传封累代。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
B.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
C.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
D.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对于尊辈称呼其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侯与公、伯、子、男为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秦以后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
C.邑人:同县之人,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如“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新唐书•魏征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彭临危受命。当徭伟反叛时,岑彭受更始帝之托,进行了镇压平叛。当吕植屯兵淇园,岑彭曾劝他投降。
B.岑彭深得重用。岑彭经过大司徒伯升举荐,节操受到了褒奖,更始帝听后为勉励后人,封赏岑彭为归德侯。
C.岑彭善于直谏。当韩歆面临杀身之祸,岑彭劝谏更始帝,分析利害关系,表达献身效劳之意,折服更始帝。
D.岑彭亲力亲为。当朱鲔坚守洛阳时,岑彭不顾安危,利用曾经隶属关系,亲自劝降,最终让朱鲔出城投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乃贳歆,以为邓禹军师。
(2)乃面缚,与彭俱诣河阳。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