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20-02-05 12:56: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养于诸父。力学,为诗。刘银据五岭,昭州皆地也,政繁赋重,民不生。渭率乡人六百逾岭,将避地零陵。未至,贼起,为盗所袭,渭脱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师,上书言时务,召试,赐同进士出身,解褐白马主簿。县大吏犯法,渭即斩之。上奇其才,擢右赞善大夫。乾德中,通判兴州。州领置口砦多戍兵,监军傲狠,纵其下为暴,居人苦之。渭驰往谕祸福,斩其军校,众皆慑服。又迁知棣州。殿直傅延翰为监军,谋作乱契丹,为部下所告,渭擒之以闻;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渭在郡以肃称,及还,吏民遮道泣留,俄诏赐钱百万。初,渭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荣。渭奏去刘银时税算之繁者,重定田赋,兴学校。属有事交阯,主将逗挠无功。有二败卒擐甲先至邕州市,夺民钱,渭捕斩之。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移书交阯,谕朝廷威信,将刻日再。黎桓惧,即遣使入贡。在岭南凡六年。迁侍御史,出知亳州,赐金紫,俄换宋州。坐从子违诏市马,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真宗闻其清节,召还,将复用,诏下而卒,年七十七。上闵其贫不克葬,赙钱十万。渭妻莫荃,贤妇人也。渭北走时,不暇与荃诀,二子孩幼,荃尚少,父母欲嫁之。荃泣誓曰:“渭非久困者,今违难远适,必能自奋。”于是亲蚕绩碓春,以给朝夕,二子皆毕婚娶。凡二十六年,复见渭,时人异之。朱昂著《莫节妇传》纪其事。

(节选自《宋史·周渭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诗 工:专攻
B.民不生   聊:依赖
C.谋作乱契丹 走:逃跑
D.将刻日再  举:攻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昭州皆地也  吾还也
B.渭驰往谕祸福   私见张良,具告
C.渭入中原    谓后洞
D.乡人以荣 俯仰之间,已陈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渭才能出众,做官受民爱戴。早年在白马时,皇帝赏识他的才能,提拔他为右赞善大夫;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离职时,百姓流着泪拦道挽留。
B.周渭执法严明,锄奸行事果决。不论是县城大吏,还是军队长官,但凡犯了法,他都决不姑息;有败兵闯入邕州抢夺百姓的钱财,他逮捕后便杀了。
C.周渭政风简肃,造福家乡百姓。他在州郡为官时,以政务简省、作风严肃著称;回故乡后,不仅上奏请求免去刘银时期繁重的税赋,还兴办了学校。
D.周渭清正廉洁,皇帝信任嘉奖。咸平二年,宋真宗听说他清廉有节操,想要重新召用他;他去世时,皇帝怜悯他清贫,给他家人发放了十万钱奖励。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
(2)渭非久困者,今违难远适,必能自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也。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是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十七,以技巧事湘东王,后知其聪明,召为诵书左右。

江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学博士。宣帝初欲立五后,以问儒者辛彦之,对曰:“后与天子匹体齐尊,不宣有五。”妥驳日:“帝喾四妃,舜又二妃,亦何常数?”由是封襄城县伯。高祖受禅,除国子博士,进爵为公。

妥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时纳言苏威尝言于上曰:“臣先人每诫臣云,唯读(孝经》一卷,足可立身治国,何用多为!”上亦然之。妥进曰:“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展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云:‘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岂容苏绰教子独反圣人之训乎?”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书奏,威大衔之。其后上令妥考定钟律。

先是,太常所传宗庙雅乐,数十年唯作大吕,废黄钟。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时上方使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夔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谥曰肃。撰《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义疏》三卷,《庄子义疏》四卷,《封禅书》一卷,《乐要》一卷,文集十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隋书·列传卷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B.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C.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D.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子学,晋武帝时始设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历代名称、制度虽异,但俱为最高学府。
B.受禅,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用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接旧帝让给的帝位。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地方,并发展为严格的制度;后也用作朝廷或国家的代称。
D.《周易》,即《易经》,传统经典之一,五经还包括《论语》《春秋》《孟子》《礼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妥为人机警,少年老成。他八岁时游学国子学,就能机智巧妙地回应了国子学助教的 戏谑之言,被人们认为与众不同。
B.何妥聪明博学,富有辩才。他反对儒者辛彦之谏止宣帝册立五位皇后,并进言驳斥苏威只读《孝经》即可治国的观点。
C.何妥忠心耿耿,刚正不阿。他进呈密奏,评论时政得失,指斥当代朋党;进言皇帝宠臣苏夔不诚不孝,并且力揭其短。
D.何妥富有才干,著述颇丰,他亲自教授游学到治内的学子;撰写《刺史箴》公告于城门外石头上,另著有《周易讲疏》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书奏,威大衔之。
(2)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对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对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堂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同类题5

后赤壁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    望:每月初一日
B.今者暮 薄:迫近
C.蒙茸,踞虎豹 披:拨开
D.攀栖鹘之巢 危: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赤壁赋》写的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衣带飘飘的迷人秋夜。
B.《后赤壁赋》写的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初冬。
C.前后赤壁赋中,时节推移,江山易貌,主人公的情绪始终是欢乐自适。
D.苏轼的两篇《赤壁赋》艺术性极高。它描写江山胜景,字字如画。而同一风月,随着节序的推移和心情的变化,又呈现出不同境界。它把写景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写得理意透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