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③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④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⑤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注)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小题1】选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B.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C.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D.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禄,“干”是指追求,“禄”是指旧称官吏的俸给,这里的“干禄”,是指求禄位,求仕进。
B.靖康,是宋钦宗的一个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C.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D.中国,唐宋时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B.尹焞忠言无果。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C.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D.尹焞正直刚毅,不愿意诋毁老师,不愿以诋毁老师而求得官位,他放弃科举,终身不就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6 10:3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彦仙传
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有大志,所交皆豪侠士。闲骑射。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李纲宣抚两河,上书言纲不知兵,恐误国。书闻,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彦仙。
河东陷,彦仙拔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
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乘胜渡河,列栅中条诸山,旁郡邑皆响附,分遣邵云等下绛、解诸邑。事闻,上谓辅臣曰:“近知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即命知陕州兼安抚使,迁武节郎。彦仙搜军实,增陴浚湟,益为战守备,尽取家属以来,曰:“吾以家徇国,与城俱存亡。”闻者感服。
三年,娄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彦仙伏兵中条山击之,金兵大溃,娄宿仅以身免。授右武大夫。娄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食尽,煮豆以啖其下。
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遂投河死,年三十六。乾道八年,易谥忠威。
彦仙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躏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彦仙以孤城扼其冲再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
(节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陷,彦仙拔归    拔:攻取
B.彦仙阴遣士厕其间   厕:参与,混杂
C.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 啖:引诱,诱惑
D.躏死相枕 躏:踩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彦仙有技艺,懂军事。他平常结交豪侠之士,闲时骑马射箭,利用家近边地观察山川形势;因上书被朝廷追捕,也因兵事获得任用。
B.李彦仙与金人交战非常忠勇,多次获胜。守卫陕州时把将士家属全部接来,表明自己以家殉国、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众人都很佩服他。
C.李彦仙作战很有谋略。他假装战败,伏兵掩杀追击的金人,面对娄宿大兵围攻,他装作宴乐,暗中派人焚烧金人攻城的器具退敌。
D.关东都被金人攻下,惟独陕州保全,李彦仙以孤城控扼要冲之处又一年多,大大小小战斗二百次,金人不能西进。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
(2)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
【小题4】请概括本文传主李彦仙的品性特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C.非所以公议也    靖:平息
D.金人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小题2】以下对文中划线的两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我者。”

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馀分,皆感泣奉命。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则中奸人之计矣。”令临安府根捕,事连势要,狱不及竟。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谥清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无我者 挠:扰乱
B. 国计反于初  屈:亏损
C. 利韩世忠家宝玩,之  籍:典籍
D. 衢州郑逢辰以举 缪:错误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B.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C.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D.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鹿卿博通经史,名扬乡里。参加廷试因文章过于直率遭到详定官贬抑;在担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尊重士人,重视教化,抚恤农民,在盗贼作乱时使学宫幸免。
B. 徐鹿卿孝敬母亲,忠于职守。他征得母亲同意才答应真德秀请自己去南安任职的要求,使县邑大治,得到已担任福建路长官的真德秀的赞许。
C. 徐鹿卿爱民如子,不畏强势。岳珂驻守当涂时,横征暴敛,陷害平民,商旅不通;徐鹿卿受命核实,官吏闻风逃窜,受害百姓感激涕零,将余财分给他人。
D. 徐鹿卿性情耿直。他因错误举荐人而遭御史弹劾、罢免,经丞相杜范劝说才出来任职;因皇上的恩遇招致越来越多的人的妒忌,请求罢去官职但没有得到皇上的允许。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2)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御史知杂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行中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大庆殿,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宜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忧。服除,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数争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王则据贝州,讨之,逾月未下,或议召降。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及破城,知州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有臣贼状。朝廷议贷死 ,若讷谓:“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得一遂弃市。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皇祐五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庄。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予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皇祐中,诏累泰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连年不决。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B.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C.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D.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书一般指官员间互通书函,又称作致书、移文,书函常针对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 晓谕责备。
B.班行指朝班的行列,也可指朝廷或朝廷官员,“班行中无比”是对范仲淹的人品和才学的肯定。
C.路寝指帝王的正殿所在,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中的“列观”是指一般寓殿。
D.祠祭即祭祀,古代祭祀有专门的音乐,《诗经》中的“雅”和“颂”就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若讷敢于进谏。对大庆殿设道场,他上书认为不得体;后来他又直指二府未充分言奏政事;对王守忠任节度使,他进谏反对。
B.高若讷受到信任。皇帝向他询问大旱原因,在听取了他的回答后,罢免了宰相贾昌朝和参知政事吴育,并任命他担任枢密副使。
C.高若讷看重气节。王则造反失败后,朝廷商议是否免除贝州知州张得一死罪,他以张得一屈于敌贼、气节尽失为由,表示反对。
D.高若讷博学多才。他博览群书,十分精通历数之学;他自学医术,治愈母病,整理了经典医书,考正、校定其中的错误并刊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
(2)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贽,字仲仪,开封襄邑人。乾德中,举进士,中首荐。太平兴国初,擢为著作佐郎,俄兼皇子侍讲,赐绯鱼。太宗至东宫,出《戒子篇》命贽注解,且令委曲讲说,以喻诸王。五年,复与程羽、侯陟、宋白同知贡举。置京朝官差遣院,凡将命出入、受代归阙官,悉考校劳绩,铨量才品,命贽领之。七年,以本官参知政事。曹彬为弭徳超所诬,贽极言救解,深为宰相赵普所重。尝因论事奏曰:“臣受不次之遇,誓以愚直上报。太宗曰:“愚直何益于事?”贽言:“虽然犹胜奸邪。”无何,以入对宿醒未解,左迁知荆南府。府俗尚淫祀,属久旱,盛陈祷雨之具。始至,命悉撤去,投之江,不数日大雨。就加左谏议大夫,入为盐铁使。时诸路积逋欠犯人,虽死犹系其子孙。贽条陈其事,多所蠲贷。真宗即位,拜刑部,出知天雄军。翌日,贽入对,恳辞。上曰:“全魏之地,所寄尤重,卿宜亟去。”知河南府,归朝,献诗自陈,进秩吏部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且愍其已老,特拜工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作诗赐之。东封,迁礼部尚书。太宗在晋邸时,凡制篇咏,多令属和。真宗尝访其赐本,贽集为四卷以献,诏奖之。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六。上以旧学之故,特亲临哭之,赠左仆射,谥文懿。贽属文敏速而不雕刻,性温和,颇能延誉时隽。宋白以文学沉下位,贽荐引之,遂同掌诰命。赵昌言儿时,一见器之,及掌贡部,以为奏名之首,后卒贵显。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五·郭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B.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C.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D.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绯鱼,指朝官服饰,唐宋三品以上为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
B.吏部,古代“六部”官署之一,吏部管科举和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C.东封,指东岳泰山封禅,表示帝王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护佑之功表答谢。
D.左仆射,古代官名,分左仆射和右仆射,唐宋为宰相之职,文中是赠官,为虚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贽进士出身,善于讲授。他考上进士,名列第一,后被提拔为著作佐郎,不久兼皇子侍讲,太宗要求他注解并详细讲说《戒子篇》,以教导王子们。
B.郭贽仗义执言,反对淫祀。他极力上言解救被弭德超诬陷的曹彬,深为宰相赵普所器重;上任荆南府就撤去官府设立的求雨器具,将其投入江里。
C.郭贽文思敏捷,深受器重。太宗在晋王府时,凡写作诗文,大多命他和作,后来这些和作的诗文被郭贽编为四卷进呈太宗,太宗下诏以奖赏。
D.郭贽善于识人,举荐贤能。他推举引进博学能文而居于低下职位的宋白,最后共同掌管诰命;他器重举荐赵昌言,后来赵昌言终于高贵显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将命出入、受代归阙官,悉考校劳绩,铨量才品,命贽领之。
(2)时诸路积逋欠犯人,虽死犹系其子孙。贽条陈其事,多所蠲贷。